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政策解读>正文

教育部答问:别踩“红线”,否则后果很严重

www.jyb.cn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别踩“红线”,否则后果很严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答记者问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研究制定该文件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问:《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有偿补课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偿补课问题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

  有偿补课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道而驰,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反过来加剧应试教育不良竞争。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有偿补课,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滋生教育腐败。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本末倒置,热衷于有偿补课,把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当副业,将有偿补课当主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败坏校风校纪。极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方式,强迫所教学生参加有偿补课,败坏师德。有偿补课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破坏教育公平,损害教师和教育行业声誉,社会反映强烈。

  教育部高度重视有偿补课治理工作,并将其列为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教育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有偿补课的不同主体和形式,研究制定了《规定》,并以印发通知形式,就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问:教育部出台《规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一是严禁有偿补课合法合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就学校的办学行为、收费规范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偿补课显然与上述要求背道而驰,必须予以禁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也明确划出禁止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师德红线。此外,国外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有关教育法规中明确规定“教师在业余时间不能从事有偿家教”等。

  二是各省(区、市)已出台的地方法规为严禁有偿补课奠定了扎实基础。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人大颁布的本省义务教育条例或省实施义务教育办法的梳理统计,有24个省份在法规中对禁止有偿补课作了规定。

  问:《规定》中严禁的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行为有哪些?

  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有偿补课的不同主体和形式,我们共列举了六种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行为。一是严禁中小学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二是严禁中小学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三是严禁中小学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四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五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六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问:《规定》中的六种严禁有偿补课行为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考虑设置的?

  答:第一、二、三条是针对中小学有偿补课行为作出的规定。三个严禁将杜绝中小学组织有偿补课、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等变相组织的有偿补课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第四、五、六条是针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作出的规定。三个严禁将杜绝在职中小学教师自己组织或参与他人组织的有偿补课,特别是从根本上消除“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泛讲课下精讲”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切断在职中小学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联系,以及消除校外培训机构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诱惑。

  问:对触碰有偿补课“红线”的处分有哪些?

  答:《规定》明确了对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中小学,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对监管不力、问题频发、社会反响强烈地区,要严格追究其主要负责人责任。尤其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以及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要重点查办,实行“零容忍”。

  问:如何将《规定》贯彻落实到实处?

  答:为突出实效,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专项治理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群众想法,倾听群众意见;三是坚持依法治理,符合法律规定;四是突出治理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规定》的贯彻实施,各省级教育部门是责任主体。为使文件落地生根,教育部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开展专项督查,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注重正面引导;四是严格教师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于年底前将《规定》的实施方案和处理办法报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并向社会公布。  (记者 焦新)

  《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7日第3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李烨}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并非没有法律依据2017-01-23
  • 有偿补课不是合规的兼职方式2016-11-14
  • “有偿补课连坐校长”,效果值得期待2016-09-19
  • 教师有偿补课“连坐”校长,并非开错了药方2016-09-18
  • 治理网络补课不能心慈手软2016-08-31
  • 网络有偿补课该禁吗?2016-08-30
  • 宁夏专项整治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礼问题2016-08-29
  • 新华网评:光靠禁令戒不了有偿补课的“瘾”2016-08-29
  • 四川全面治理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2016-08-25
  • 宁夏: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考核一票否决2016-07-29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有多少?福建省本科毕业生月薪调查出炉了
  •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举行
  • 教育部:“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划定基本底线
  • 习近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 宁夏银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高校每年最多救助8000元
  • 内蒙古:明年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获年生均120元补助
  • 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签署11份合作协议
  • 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重点中学校长前沿峰会暨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举行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招聘雄安校区校长启事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