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吾县等4个边远县正式推行15年免费教育
www.jyb.cn 2013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17岁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铁布肯乌散乡哈萨克族女孩地达尔古丽说:“2012年升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拥有幸福感!” 地达尔古丽曾很担心上学的费用问题,在草原深处放牧的父母总会宽慰她和上初中的妹妹,“为了你们我什么都愿意做。”但地达尔古丽知道,靠低保和放牧的收入很难供姐妹俩读书。 “没想到,在县高中,我几乎不用花家里的钱。”地达尔古丽和其他同学一样,学费、住宿费全免,饭卡里每月会自动打入150元伙食补贴,每月还能获得100元生活补助。地达尔古丽精打细算惯了,她总会攒下些钱留给父母。 在新疆,一些县市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后,将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据初步统计,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哈密地区伊吾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将城乡义务教育延长至15年(包括3年学前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所有投入均由当地财政解决。 伊吾县教育局局长席功强说:“伊吾县虽然是个仅2.3万人的小县,但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正在创建人人普惠的‘大教育’。” 在伊吾县,幼儿在学前3年期间不仅可免生活费、课本费等,每生每月还获补助220元(伙食费110元、学费110元),一年补助8个月。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在新疆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县财政投入已投入812.13万元,免除入园幼儿的书费、餐费、保育费,目前已有2781个孩子享受到补助。 这4个县在推进15年免费教育进程中,都走过了不寻常的路。 精河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布仁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2011年下半年,精河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兵分三路、深入农牧区入户调研,形成13条意见建议,精河县委、县政府为此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重点解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委书记尤占军当场表态:“虽然精河县财政收入不高,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我们可以压缩其他建设项目,但大部分资金要投入到教育上面,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从2011年起,精河县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3000万元投入教育。 从2012年9月起,凡具有精河本地户籍的高中在校生,均享受到了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同时,每年有近800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享受到1000元~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13年9月起,学前3年免费教育正式实施,包括本地户籍及在精河县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均可享受。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的“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若羌县,教育投入不足曾经成为县里“留人工程”的关键。 若羌县教育局长杨永江介绍说,若羌县域面积约等于两个浙江省,但人口仅3万多,每到春天,沙尘刮个不停,属于艰苦五类地区。“2008年以前,由于点多、线广、师资严重不足,一些偏远学校连英语课都开不起来,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往440公里外的库尔勒市就学。县委、县政府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若羌县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就此诞生。2009年至2011年,若羌县对教育的投入从6798万元增加到2.3亿元,其中2010年教育投入占到县财政收入的近70%,2012年财政投入高达2.44亿元,全面改善了教育软硬件设施,全县城乡中小学校校舍没有差别,全部按照城市标准建设,同时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如今,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没人愿意再把孩子外送读书了,幼儿园的入学率已经从40%增长至99%,牧民们愿意将孩子送到免费的寄宿制学校上学。 学生从幼儿园至高中,一分钱都不用自己掏,寒暑假回家时,由班主任将班里每个学生送到家里,往返路费全部由县财政来解决,曾经因教学条件差而外送的学生正在以每年约100人的速度快速回流。(记者 王雪迎) ![]() |
- 陕西: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实施13年免费教育2016-08-23
- 青海:15年免费教育覆盖所有贫困区 惠及86万人2016-04-07
- 青海:2016年春季学期起逐步实行15年免费教育2016-03-24
- 教育免费年限不是一扯就长2016-03-15
- 代表委员建议:逐步延长基础教育免费教育年限2016-03-12
- 数千柯尔克孜族牧民子女走出深山接受免费教育2016-03-11
- 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不能混为一谈2016-03-09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2016-02-25
- 陕西:“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2016-02-01
- 期待陕西13年免费教育的鲶鱼效应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