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基教人物>正文

范加明:坚守雪域讲坛11年

www.jyb.cn 2014年09月07日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苏州9月6日电(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孙宁华 华乐)11年前,范加明从苏州大学物理学院毕业,响应团中央号召,援藏支教。今年7月,记者在拉萨达孜县中学看到了这位江苏老乡,说起11年前的别离,范加明眼里浮起了泪影。 

  刚来的时候,范加明发现藏族孩子理解汉语能力弱,物理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他们更喜欢动手实验。为了让藏族孩子们又好又快地吸收知识,他就少讲理论多实验,让孩子们在亲身体会中学习物理知识。范加明把内地新课改的理念和成功经验融入教学之中,他带的班级在全市统考中常常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藏区的学时与内地有很大不同,这里的县中多是寄宿制,10天上课,4天休息,每月循环两次。除了日常上课,老师们还承担着照看早晚自习的任务。从达孜到拉萨市内,只有一班白天运行的公交车。来回一趟,需要两个多小时。这里地处偏僻,常常21点以后便没车返回拉萨了。有晚自习的日子里,范加明只能“蜗居”婚前住的单教宿舍楼里。 

  “范加明能够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江苏来到西藏农村,非常不容易,这些年一如既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么好的老师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和典型。”达孜县中学校长索朗说。 

  11年来,他坚守在达孜县中学,从教学新手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2008年,范加明与早他一年来到达孜中学的蔡容霞结为夫妻。后来,女儿甜甜降生,但范加明和妻子每天忙于工作,相隔30公里,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他们只能把孩子托付给江苏盐城老家的爷爷奶奶照看。从此,范加明夫妇只能通过电话感受孩子的成长。甜甜一两岁时记忆模糊,看到一年回来一次的爸爸妈妈,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甜甜性格变得比较内向。 

  面对记者的采访,说着说着,惦念亲人的急迫心情让范加明给家里打去了电话:“我们快放暑假了,会抽空回来看你们的。”电话挂掉的那一刻,范加明突然落泪了:“我刚才想听听孩子的声音,但是拉萨的时区要比老家晚两个小时,我回到家打电话给孩子,往往她已经睡熟了……”他一手摘下眼镜,一手抹掉夺眶而出的泪珠。 

  11年前,范加明的父母还期盼着他能够回江苏工作。盐城大丰附近也有一些教师岗位招聘,家人希望范加明能够回去试一试。但他坚定的信念感化了家人,家人也逐渐明白了他的决心。“我们身体很好,在拉萨好好工作,不用担心我们。”这是父母对范加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现在家人已经慢慢习惯并接受了他们在拉萨扎根的现实。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刘继源}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福建省首批五十名“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出征2016-08-15
  • 西藏日喀则:上海援藏干部带动听课评课蔚然成风2015-08-27
  • 北京援助拉萨:让西藏孩子在家门口上"北京中学"2015-07-14
  • 北京教育援藏新模式: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2015-07-06
  • 教育援藏新模式:“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2015-03-26
  • 鲍捷:藏族同胞心中的“次仁多杰”2014-11-13
  • 援藏博士夫妻:雪域高原 播撒大爱2014-09-18
  • 援藏博士夫妻:追梦的脚步没有一刻停歇2014-09-18
  • 援藏博士夫妻:梦想,让人生出彩2014-09-17
  • 光明日报评论员:改革开放引领援藏事业2014-08-26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有多少?福建省本科毕业生月薪调查出炉了
  •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举行
  • 教育部:“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划定基本底线
  • 习近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 宁夏银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高校每年最多救助8000元
  • 内蒙古:明年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获年生均120元补助
  • 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签署11份合作协议
  • 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重点中学校长前沿峰会暨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举行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招聘雄安校区校长启事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