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基教视点>正文

北京民办中小学困局如何解?求特色是最终出路

www.jyb.cn 2009年05月0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民办中小学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需求、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难题、弥补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退休待遇差距大、教师专业成长难及户籍门槛限制等问题,北京的一些民办中小学先后陷入发展困局。在记者随机调查的近20所民办学校中,如何稳定教师队伍,如何走出困境,成了校长们最感紧迫的问题。

应聘民办学校教师职位的女生目光茫然CFP供图

  ■撰稿/本报记者 柯进

  学校:陷入生存困境

  从清晨打开校门,到晚上最后一盏日光灯熄灭,这所民办的建强中学,每天的运行成本是1.6万元。

  最近,学校每个月送上来的财务报表,让这所学校的创办者胡春霖感觉寒冬渐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他不得不“蚀老本”。每天,他只要走进学校大门,就会不自觉地抬头打量眼前那排空荡荡的教室,他开始怀疑,这所耗费了十余年精力发展起来的学校,能否撑过今年。

  尴 尬

  在北京的民办中小学中,建强中学算得上长命了。拿北京某区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12所民办中学,如今幸存下来的仅有4所。

  建强中学原是一所由几位退休教师自筹35万元创立起来的民办完全中学,生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想读高中而中考成绩不够上公办高中的落榜生,一是外地进京从事商贸、劳务工作人员的子女。学校1996年创办,到2000年前后,发展到近千人的规模。即使5年前在“名校办民校”的特殊时期,建强中学初、高中部还有18个班的建制。

  但好景不长。2006年,由于农村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城市义务教育免费在即,没有财政投入的建强中学,其账面首次出现亏空。2007年,建强中学只好“弃车保帅”,自行关闭初中部,集中财力发展高中。

  在建强中学关闭了初中部后,所在区实行中招“配额制”,只允许其招收两个班。目前,建强中学只保留了高中3个年级9个班,共331名学生。在该校的19间教室中,除9个教室正在使用外,其他均处于闲置状态。

  随着生源萎缩,学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财政赤字”。

  2008年初,北京一些区县教委召开民办中小学收费审批工作布置会,要求各民办学校执行2006年收费标准,而且收费标准5年内不能上调。

  当时,出台该禁令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件)。该文件第二条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五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关标准”,并且该文件要求,“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要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

  该文件刚一出台,北京市物价等部门迅速拧紧了各民办学校上调学费、住宿费的阀门。

  一些民办学校对此感到有口难辩:一方面“意见”是针对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而非义务教育段的民办中小学;另一方面公办学校的办学经费是国家财政划拨的,为了弥补物价上涨对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追加投入。而民办学校,办学经费全部自筹,唯一的经费来源是收取学费和住宿费。但实际上,受“名校办民校”的市场冲击,北京民办中小学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尤其是随着物价、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许多民办学校的总支出近几年也在不断攀升,有的甚至翻了几番。这使得一些民办学校陷入发展困境。

  调查中,一所民办中学2000年的学校事业总支出为400万元,2008年总支出达到1300万元,涨幅超过300%。仅工资一项,该校2008年教职工月工资相当于2000年的3倍;教职工各项保险支出项,2008年较2000年增长了5倍。在另一所民办学校,2008年社会的六险(含企业补充的商业医疗保险)二金(含残疾人保障金),规定缴费比例已达到员工上一年工资的50%,每月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近50万元,每月人均2300元,年支出600万元。

  教学设备投入是学校支出的重要部分。民办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与公办学校展开竞争的需要,近几年一些学校也在不断增加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以某民办学校2003年至2005年与2006年至2008年前后两个3年在设备上的投入为例,该校2003年至2005年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为167万元,2006年至2008年该项投入增至336万元。在办公设备上,2003年至2005年该校投入16万元,2006年至2008年增加到63万元,增长了4倍多。

  此外,学校基建、改造维修以及水暖电气等其他开支,也在不断上涨。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龚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甘肃一民办补习学校校长失联300余名高考生停课2014-11-06
  • 规范民办校招生也是政府职责所在2014-05-21
  • 山东省财政立项支持鼓励民办本科建设特色名校2014-03-26
  • 陕西:今年起不再新审批设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14-01-13
  • 陕西民办普通高校年检"复查不合格"将停止招生2013-11-03
  • 广东深圳市龙华新区一民办小学八年蜗居旧厂房2013-10-29
  • 广东推出相关政策大力扶持非营利性民办校发展2013-08-14
  • 河南:独立设置民办高校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2013-06-03
  • 甘肃:民办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在困难中寻求发展2013-06-01
  • 安徽民办中小幼办学新规改变入学年龄"一刀切"2013-05-23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郭宏成:带领师生走向诗和远方
  • 杜文斌:九年,只为阅读而痴迷
  • 曹勇军:经典夜读 光照前路
  • 曹鸿飞:缔造阅读的“温州模式”
  • 毕英春:课内海量阅读的行动者
  • 好未来国际战略推动教育创新
  • 学科组文化建设研讨会暨2018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召开
  • 首届智能教育行业大会在京召开
  • 丰台科技园教育集群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 海洋主题科普教育“中科小海军研学”启航仪式举行
  • 数字福建肿瘤大数据研究所在福建医大揭牌成立
  • 相约海棠树 ?同读一本书
  • 2018全国校园篮球冠军赛(初中组)广州赛区开赛
  •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启动
  • 2018新东方“梦想之旅”正式启动
  • 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成立
  • 第二届“国超杯”中央国家机关超级杯足球赛举行
  • “爱在城市——关爱自闭症慈善音乐会”第十次奏响爱之声
  • “幸福童年快乐e站”融合社区公益项目启动
  • “蓝天春蕾计划”助力老区教育扶贫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