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正文

美术老师变厕所为教室 课上抱来大蟒蛇(图)

www.jyb.cn 2009年11月04日   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邹华章

  将一条长达2米多、重达5公斤的蟒蛇抱到课堂上当“模特”,教学生学习动物写生的技巧。武汉市第五十九中教师邹华章抱蟒蛇上课的视频,近日在网络上疯传。从10月27日上网到3日,共有400多个网站转载这一视频,其中在一家网站的点击率已高达12.6万人次。

  学生惊喜——

  美术课上抱来一条大蟒蛇

  “蟒蛇看起来滑溜溜的,但全身有300多个骨节,把它画好并不容易。”在这段名为《中国最疯狂的美术教师抱蟒蛇上课》的视频中,西装革履的邹华章双手举着这条蟒蛇为学生讲解,而蟒蛇也非常配合,时而趴在他的肩头,时而匍匐在他的胳膊上,不时还抬头四处“观察”,台下四十名学生惊喜地边观摩边画画。几名胆大的学生还用手抚摸光滑的蛇身,脸上带着笑,一点都不害怕。

  初中传统的美术课,一般是在教室里摆几个坛坛罐罐、水果蔬菜让学生去画,再不就是捏几个泥塑,做个手工。邹华章老师为什么要抱蟒蛇上课?

  3日,记者找到了邹华章老师。这名40岁的美术高级教师已从教15年,他说,此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初教学时,我曾借来很多动物标本让学生画,但觉得标本是死的,无法让学生画出神韵,后来我买来小兔、鸭子放在教室,让学生画。一次偶然接触到蟒蛇后,我突发奇想——让学生画蟒蛇。”

  邹华章说,他结识了一位动物饲养员和他饲养的蟒蛇,这条蟒蛇非常温顺,没有牙齿,吃食物主要靠吞咽,不会伤到学生。他便托这位饲养员朋友将蟒蛇带到教室来,供学生们进行素描创作,效果出奇地好。

  “邹老师抱着蟒蛇上课,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该校初二(2)班的杨珊珊说,邹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上他的课大家很轻松,也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

  拍客称奇——

  从京赴汉拍摄“疯狂课堂”

  那么这段视频是怎么挂到网上的?原来,早在9月初,邹华章已有一段名为《美术老师变厕所为教室进行教学》的视频蹿红网络——他在一间由厕所改造而成的美术教室里上课,教室四周摆放着石膏像等工艺品,学生们在认真学习机器人模型制作和馒头雕塑。因为这段视频,邹华章被网友称为“武汉最牛的初中美术教师”。10月27日,北京一位名叫“芝麻”的知名拍客从网上看到这段视频后,感到非常惊奇,便从北京来汉拍摄邹华章上课的情景,并将他抱蟒蛇上课的视频挂到了网上。

  至于为何要变厕所为美术教室,邹华章说,这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条件较为有限。9年前,他调入五十九中任教,第一天上课,他被眼前的美术教室惊呆了——这间由厕所改造而成的教室墙壁斑驳,课桌椅十分破旧,而且臭气难闻。没上一会儿的课,学生们便纷纷离开教室。下课后,邹华章借来工具,将残存在教室里的部分水管卸了下来,买来消毒液一遍遍冲洗地面和墙壁瓷砖,再喷洒空气清新剂。冲水池被木板覆盖上,摆上石膏像等工艺品……邹老师还带着学生将门、门框和整个墙面用木板装修了一遍,美术室焕然一新。他还给美术室起了一个文气的名字“原木坊”。

  同事褒贬——

  教学极具个性激情的“疯子”

  虽然学生喜欢上邹华章的美术课,但他在学校却是位有争议的“离经叛道式的人物”。一位语文老师说,邹华章动手改造教室尚能接受,但他抱蟒蛇上课等“惊人之举”,则经常不被人理解,有人说他不务正业、瞎折腾、玩物丧志等等。暗地里,还有同事称他为“疯子”。“走进邹老师的课堂,你会惊讶于他每节课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武汉市五十九中校长肖诗纯说,邹华章有着不同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思维和个性,其教学充满热忱和激情。在他的课堂上,连学校公认的调皮厌学的学生,也表现出了对知识技能的渴求。(李樵)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程荣}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美术老师满墙泼墨“Hold住”全场2011-09-06
  • 武汉“最疯狂美术老师”将课堂搬上操场(图)2010-11-10
  • 这位中学美术老师实在“疯” 上课怪招频出2010-03-01
  • 【我的老师】叼烟斗的美术老师2008-06-29
  • 张老师的风景2006-10-12
  • 孩子们的梦想——厦门海沧学生冬令营见闻2017-01-17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有多少?福建省本科毕业生月薪调查出炉了
  •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举行
  • 教育部:“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划定基本底线
  • 习近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 宁夏银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高校每年最多救助8000元
  • 内蒙古:明年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获年生均120元补助
  • 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签署11份合作协议
  • 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重点中学校长前沿峰会暨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举行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招聘雄安校区校长启事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