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正文

山东邹城第一中学:家长委员会建设期待制度创新

www.jyb.cn 2012年08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张传民

  近年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受到不少地方的重视,比如山东省在已完成对2.8万名中小学校长关于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集中培训后,又于近日召开了“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现状与问题研讨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各地正在快速推进中,但笔者发现,由于制度设计不到位,不少地方的家长委员会只是“看起来有点美”,远没有发挥出联结家校、和谐互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作用。

  当前,不少地方的家长委员会地位仍难免尴尬。一方面,家长委员会游离于学校管理体制之外,即便发挥作用也只是“边边角角”;另一方面,学校也往往心存顾虑,只希望家长委员会能“为我所用”,不愿看到家长委员会过多地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局面。如此情形之下,家长委员会甚至没有发挥出消减家长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隔膜、化解家校矛盾的基本作用。要改变现状,无疑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优化设计、明确家长委员会的权责和基本运行模式。

  这种状况的出现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当前对中小学乃至大学的管理仍过于依赖行政管理,民主治校的土壤依然缺乏。加之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管理缺少了知情权,也便缺少了话语权。另外,教育部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对于学校家长委员会基本职责的界定是“参与学校管理”,边界比较模糊。如果家长委员会只是“参与管理”而不“参与决策”,那么,家长委员会也就很难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性价值,而会沦为学校管理中的一种手段。家长委员会也就会丧失管理中的主动权,进而失去积极性,陷于一种平庸的状态之中。

  因此,家长委员会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家校融合、共同育人”的目的,教育部门应提升对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重视程度,实现更为大胆的制度创新和更优的细节设计。

  首先,要明确家长委员会的管理主体地位。笔者认为,给予家长委员会以管理地位是突破当前建设瓶颈、实现其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家长委员会才能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关乎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才能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才能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应当说,当前一些家长委员会建设中的“成功学校”也仅仅是对家长委员会“足够尊重”的学校,而非给予家长委员会“管理主体地位”的学校。显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要推动学校按一定的民主程序,完善组织机构。家长委员会成员不应单纯地采用由班级推荐的方式产生,而应采取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差额选举方式产生。唯如此,才能真正选出事业心强、社会威望高、懂教育规律且有奉献精神的人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目前不少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组织,但由于家长委员会成员大多是班级指派认定,其组织运行效率并不高。

  再其次,要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界定家长委员会职责范围是确保其“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前提。家长委员会除了“帮助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工作、推动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以及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外,还应有权参与学校决策,对事关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决定拥有否决权。学校也应当鼓励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来。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尝试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生重大违纪事件的听证与仲裁,赢得了家长信任,减少了家校冲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最后,要形成常态工作机制。学校不仅要为家长委员会提供便利而又体面的办公环境,还要及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邀请家长委员会秘书长列席重要会议;家长委员会常务委员要落实轮流驻校办公制度,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日志,及时反馈交流,以便真正地促进学校工作,取得家校共赢。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4日第4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李烨}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家长委员会应该有怎样的“话语权”?2015-03-15
  • 建家长委员会,不是为了摆“花瓶”2015-03-14
  • 基层声音:家长委员会建设需迈过几道坎2015-02-01
  • 山东:中小学校专业化家长委员会服务教育教学2015-01-31
  • 家长委员会如何走出困局?2014-01-23
  • 湖北省竹溪县实验中学首届家长委员会成立2013-03-29
  •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2013-01-16
  • 温州教育局:明令学校与家委会“两个不允许”2012-11-12
  • 成都:逐步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2012-08-29
  • 江西省大力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2012-07-11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有多少?福建省本科毕业生月薪调查出炉了
  •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举行
  • 教育部:“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划定基本底线
  • 习近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 宁夏银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高校每年最多救助8000元
  • 内蒙古:明年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获年生均120元补助
  • 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签署11份合作协议
  • 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重点中学校长前沿峰会暨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举行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招聘雄安校区校长启事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