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投10亿元建数字智慧校园促教育信息化发展
www.jyb.cn 2015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青岛连投10亿元促教育智慧互联 建成涵盖市区校三级教育网 中小学100%实现光纤接入 教室100%配备电子白板 本报讯(记者 孙军)6名学生一组围坐在多边形的课桌前,没有了厚厚的作业本和辅导书,取而代之的是薄薄的平板电脑,讲台上的老师不时用电脑掌握教学的进展情况……这是青岛15中高一(2)班日前一堂普通的数学课。 像这样电子白板进课堂、平板电脑当“教材”、师生借助网络交流互动,在青岛中小学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青岛先后投入10亿多元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全面启动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形成了“技术支撑、智慧互联、优质均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传统的课堂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写作业,但青岛中小学使用了“翻转课堂”,所有的“传统”程序都被颠覆。学生课前看老师录制好的微视频,了解新课内容;上课时,老师不再重复视频中的知识点,而是由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时的疑惑和难点,老师一一解答,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课前、课上、课后,随时随地,我们想学就学。”青岛第二实验初中初二学生珊珊告诉记者。 据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峰介绍,目前该市已全面建成涵盖市、区(市)、校三级的教育城域网;2013年,全市1089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比国家要求提前4年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2014年,中小学建设完成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3万个,中小学教室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比国家要求提前3年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 打开“青岛教育信息网”,有5100余条微课资源,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科,全市教师和学生仅凭用户名就可以登录观看。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青岛全面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建立了135对“专递课堂结对学校”,成立了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汇聚了全市优质微课1200余节,实现了主要科目教学视频供学生网上观看并跟进预习。 “教育信息化不仅方便了学生自学,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构建‘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系统和自适应作业测评系统等,我们引导教师让信息化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有效融合。”该市教育局普教教研室主任张思峰说。 此外,青岛市还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生创新教育。通过引进信息学竞赛、3D创客、机器人制作、电脑制作等创新空间较大的活动项目,初步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从“听讲式”、“接受式”到“探究式”与“研究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全市各学校积极响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类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及各类竞赛,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创客”。 据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介绍,到2016年,青岛将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全市85%的学校将建成数字智慧校园。 《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20日第1版 ![]() |
- 给机会是一种教育智慧2016-03-09
- 家长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2015-10-23
- 方正智慧教育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及小组合作学习2015-06-18
- 有选择性的“视而不见”也是教育智慧2015-06-01
- "知心姐姐"卢勤:《一年级》火爆背后的六个教育智慧2014-12-11
- 教师应寻求教育的智慧2014-10-22
- 课堂因智慧充满生机2014-08-07
- 任苏民:“教是为了不教”隐含的教育智慧2014-01-17
- 董成权:如何让教育有魂2013-12-28
-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