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正文

新学程研究:寻找价值观、方法论和工具箱

www.jyb.cn 2016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二届“新学程大讲坛”聚焦工具改变教与学·系列报道之三

寻找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工具箱

  每年去北京十一学校参观学习的教师校长成百上千,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这所学校太好了,但是我们学不了,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不具备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条件。

[学习力的根本标志,在于理解教育实践背后的价值观,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对此,李希贵用一个例子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说,世界上总有一些看上去很奇葩或另类的教育实验,比如道尔顿教育计划、巴学园、夏山学校、不分级学校、密涅瓦大学、可汗学院……面对这些教育实验或教育探索,我们能学吗?能拿来就用吗?

  李希贵认为,这些表面上看上去各不相同的教育方法,其背后其实都有一套自身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因此,对于具体的方法,我们没有必要完全照搬,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背后的教育思想”。

  比如,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核心教育哲学是“自由”,即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意志,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对自由地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科目和适合个人的学习速度。而落实到具体方法,却是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何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上,比如签订协议书等。

  美国密涅瓦大学,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选择到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去学习,其背后的教育哲学则是理解多元文化。“曾有一位小学校长,觉得密涅瓦大学的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好,他很想借鉴一下。然而,让还没有形成价值观的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多元文化,显然是不适合的。”

[不同的教育实践,其背后都有一套自身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

  李希贵觉得,学习借鉴他人经验,首先应了解其背后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而不是先关注具体的细节和方法。一旦认可了某种价值追求后,完全可以创造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比如,农村学校的条件肯定不如城市学校好,没有400米的标准操场、没有游泳池,也没有体育馆,但是如果你觉得强身健体非常重要,是完全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方法的,比如可以设计出爬树课、爬山课、沙包课、跳绳课,等等”。

  李希贵觉得,在注重学习力的今天,体现一个人学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要“笃定价值观,创造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他说,当一个人在某种教育经验面前没有想清楚时,就会出现到底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理念的困惑。而价值观是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是价值观在实践中的体现,“通俗地说,就是看法与做法、立场与路径”。

  十一学校又是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方法论的?

[理清方法论中的价值观]

  十一学校招聘新教师时,都会要求应聘教师上一堂现场课。而让招聘团队为难的是,招聘工作是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安排在周末上课又面临没有学生的尴尬。怎么办呢?

  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叫“今天你当面试官”,招聘团队开始面向全校或某个特定年级的学生招募面试官。对于学生来说,这可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和成长经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们报名很踊跃,招聘工作很顺利。

  在道尔顿教育计划的启发下,十一学校曾尝试了许多教育创新和探索,目前则启动了更深层次的基于学习标准的“新学程”研究。李希贵介绍说,目前的国家课程标准过于空泛,缺乏操作性,无法真正指导教师达到教学目标,也无法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师生可以依据的可操作性标准,“围绕教材教教材、只教知识不教原理”的课堂现状就难以避免,用教材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就是空中楼阁。

  所以,十一学校正在研发和细化各学科某一具体育人目标的分层级教学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不仅仅是安排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真正放开学生,让他在一个星期、甚至1-2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实现自身的学习成长路径”,李希贵说。

[通过“减法工具”,实现创新]

  创新可不可以学习?创新有没有工具?在西方,创新真的是有工具的。李希贵今年有机会参加了一个以色列的培训。他发现,国外在创新领域已经开发了不少工具,这些工具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有一个叫“减法工具”,就是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所有要素中,一个一个往下减要素,看一看是不是没有某个要素,就真的无法达成目标?

  以一场考试为例,原则上需要有学生、试卷、考场、监考等多个要素。而利用“减法工具”,可以进行一些列的追问:

  没有监考可以吗?似乎可以。

  没有考场和试卷可以吗?似乎也可以,比如远程面试。

  没有学生可以吗?最终,大家发现,没有学生竟然也能考试。

  “你想出来的方法,就是你的创新成果。所以,不要轻易说不可能、不可以。当你尽最大限度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就是在笃定价值观的前提下,创造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之间,需要中间环节]

  为什么有时我们有很好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却难以落地?或是一到现实中,就会出现把好经念歪的现象?李希贵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之间缺少中间环节——原则、要素和模型,“世界观或价值观是宏观层面的,方法论是微观层面的,而只有宏观和微观层面是难以操作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中观层面并确立一些基本的原则或模型,就可以确保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的统一”。

  比如,十一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几十场甚至上百场的活动。那么,举行这些校园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最终,大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大型校园活动的三项原则:参与感、互动性、分合型。小型活动的三项基本原则:目标精准、提前公布、公开选择。有了这些基本原则,就可以放手让师生组织各种活动了。

  在十一学校,还有一个所谓的“三三五”原则:如果学校同时有3人外伤,或者一个教学班同时有3人发烧,或者一个年级同时有5人腹泻,教师和校医务室就必须马上报告校长。

  “因为3人同时外伤说明有可能学校里出现了打斗,一个教学班同时有3人出现发烧,或者5人出现腹泻,就必须调查清楚是否有流行性疾病或者食物中毒问题”,李希贵说。

[哈克尼斯圆桌,使课堂交流变得更加多维和开放]

  美国的“哈克尼斯圆桌”曾解决了秧田式课桌摆放所带来的交流问题,使得课堂上的交流变得更加多维和开放。哈克尼斯圆桌被设计成椭圆形,并一直沿用至今。圆桌最长直径6米,周围可摆放13把椅子,桌面下有13块木板,当学生考试时可以抽出来,然后把椅子转90度角,就可以背对背地进行考试了。

  就是这样一种课桌的重新设计,带来了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变化,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哈克尼斯式”教学法。

  善用工具,将会让方法变得科学而高效,甚至会带来教学中不可思议的改变。李希贵举例说,十一学校有一位教授物理的外教,带了一支“民间”篮球队,这支篮球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有影响力。

  然而,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却很困扰:加入这支篮球队的学生,心思全都扑在了篮球上,经常一下课就一溜烟儿地跑去打篮球了,一些学科的学习已受到影响。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这位篮球外教想出了一个解决工具:只有见到所有学科教师的推荐信,学生才能入队。就是运用了这样一个工具,想加入篮球队的学生们再也不敢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了。(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郜云雁}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新学程研究:脑的学习是寻找与创建意义的过程2016-12-14
  • 新学程研究:学校、教师、学生正在被重新定义2016-12-13
  • 北京今年全面启动课程改革 诵读书法传统艺术将入中小学教2017-02-24
  • 2016年全国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陕西召开2016-11-29
  •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儿童早期课程改革2016-11-17
  • 首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评审会举行2016-10-28
  • 深圳市育才第四小学推进“绿色”课程改革纪实2016-10-19
  • 用考试撬动课程改革2016-10-14
  • 陶西平:引领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2016-09-14
  • 片面强调改课有违“儿童立场”2016-08-17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湖北省襄阳五中举行成人仪式
  • 以艺术为媒探索学校德育新途径
  • 首届研学导师培训班在京举行
  • 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启动
  • 上海发布《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 教育部: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八届国际文化节开幕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本田梦想基金“梦享会”在京召开
  • 钱学森实验室与人大附中成立STEAM教育联合实践基地
  •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 上海命名第二批3所特色普通高中
  • 复旦大学新发现为精神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实践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 慧科集团首发“区块链+”学程教育解决方案
  • 王西梅:快乐地走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路上
  • 赫金艳:坚守深山铸师魂
  • 蒋宇浩:让青春因“特岗经历”而熠熠生辉
  • 周正文:大山深处“迷你”校,一个老师六个娃
  • 汤丽: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扎根基层
  • 安徽农大茶学教师团队:一片小叶子支撑特色大产业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