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孩子的世界
www.jyb.cn 2015年05月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这个5月,一本杂志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很多80后、90后在网上开展了纪念活动。有人写回忆文章,有人特意跑到清华大学去听为此举办的讲座,还有人再次翻开自己攒下的数百本杂志,“回忆童年,潸然泪下”。 这本创刊于1985年5月的杂志,叫《童话大王》;30年来,它唯一的作者,是郑渊洁。 为什么一本儿童读物,在时光荏苒中,不仅没有被当年的小读者遗忘,还被如今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他们反复忆及? 如果仅仅把原因归结为这是一本打着“儿童”旗号的杂志,未免过于简单。《童话大王》之所以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一句网友的话恰恰道出答案:“是这本杂志让当时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大人对孩子平等的理解,它为我创建了一个完全属于孩子的世界。” 一个完全属于孩子的世界。 郑渊洁笔下的那些童话主角们——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罐头小人——虽个性迥异,但无一不是在孩子的世界里纵横驰骋。他们用孩子的思维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些主角在郑渊洁的童话故事里也会长大,也会娶妻生子,但他们始终没有脱离孩子的世界。 这恰恰是那个时代最稀缺的精神之一。而应该让我们尴尬的是,这种稀缺局面其实在今天也没有太多改变。 我们依然在下意识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我们希望孩子的行为以成人世界的正确准则为标杆,当孩子做了违背这些准则的事情后,一定会有成人作为正确的化身送上批评,严肃地指出他们不应该怎样怎样。 很少有人会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豆瓣网上曾有一个话题,“说说父母对你伤害最深的事”。一个网友说,自己小时候最喜爱一个布娃娃,平时给它打扮梳妆,有空就和它说话,好像它真的可以听懂一样。这个布娃娃,在她的世界里,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伙伴,是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有一天,远房亲戚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小妹妹,小妹妹也对布娃娃爱不释手。父亲见此情景,随口就说:“这个送你啦,带回去吧。” 她立刻呆住了,然后就是拼命反对,大哭大闹。父亲先是不解,很快就生气,因为在父亲眼里,这只不过是一个用布头逢成的满大街都是的玩具,而她是那么“不懂事,又伤了他的面子”。 最终布娃娃还是被送走了。20多年后,这个网友已经30多岁,她把这件事写在这个话题里。 谁的年少,没有自己和小伙伴的天真王国;又有谁的年少,不曾用十几年、几十年后看来幼稚可笑的方式,做出过当时无比认真庄重的事。 但这就是孩子的世界。 请成人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吧。你们最先想起的,老友聚会时最常念叨的,一定是当年的幼稚傻气、出过的洋相。因为成年后,有漫长的时光供你按照正确的规则说话办事,而属于童年的懵懂,只有那匆匆的几年。 偏偏就是那几年,让人一辈子忘不了。 我们都在岁月的流逝中匆匆奔走。不过请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子,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篇属于自己的童话。 (高毅哲) 《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29日第5版 |

- 白冰:永远保持一颗“惊奇之心”01-23
- “妈妈牌”童话是写给孩子未来的“情书”10-17
- 《故宫里的大怪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09-12
- 《英伦童话地图》:童话,不只在远方08-29
- 摘自《童话心理学》12-21
- 童话里什么是可以“骗人”的?10-30
- 童话的“意思”以及童话所需要的“意思”10-10
- 《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在北京开幕09-12
- 让黑暗童话远离孩子07-31
- 重庆10名师生赴韩参加中日韩儿童童话交流活动08-15
- 阅读课,简单谓之美
- 走进冷冰川的黑白世界
- 中少阳光绘本馆LOGO有奖征
- 电影与小说相爱还是相杀
- 有温度的大师课堂
- 两位特级教师的2016书单
- 老子:教育有道
- 奥利维耶·塔莱克:成人不
- 孩子阅读传统典籍,父母不
- 相聚在彩色的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