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书快递热点书事读书酷评书摘一叶选摘连载读书生活教师书房校长书斋成长书屋人文书架阅读指导名家与书读书酷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 读书酷评>>正文

读《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www.jyb.cn 2014年01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

感知毛泽东的事业和追求——读《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陈晋著的《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以诗带史,带领我们重温那段艰苦而又豪迈的革命和建设史,再次感知毛泽东的事业和追求。

  毛泽东的诗词是服从于他的革命理想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个人有限的存在一旦融入无限的革命事业中,个体的生命也就实现了升华和超越,成为了“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毛泽东就是如此选择个人的事业的。在他那里,孤立个体的得失荣辱、肉体层面的艰难困苦似乎都已为这种更高的追求和理想所消融,从而能够在苦难中书写辉煌、在困顿中追求卓越。书中提及,年轻时的毛泽东与杨开慧坠入爱河后,也曾有过“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的相思凄苦。但经过了革命的洗礼,他已不再“为昵昵儿女语”,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为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工农去挥洒青春与热血。到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寡情未必真豪杰”的儿女情长已为革命事业所升华,化作了上天入地的大境界、感天动地的大精神和“环球同此凉热”的大理想。

  在毛泽东的诗词里,人民是始终不移的历史坐标。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由于始终不离开大地母亲,才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毛泽东正是大地之子,对此有着深深的领悟,并不时在字里行间挥洒他的这种人民史观。正是有了这一视野和高度,毛泽东才敢于藐视维护一家一姓之私业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把目光转向了广大劳动人民,并大胆宣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这一唯物史观出发,毛泽东还将作为方法论的群众路线发挥得淋漓尽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能够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也就掌握了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和不二法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毛泽东的诗词显露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能让物质充满灵性、能让历史进程加快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旦服从于理想、扎根于人民、结合于实践,就会以天河倒泻之势,转化为他和战友们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伟大奋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的诗词才能独领风骚,成为他心路历程的写照。(祝和军)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引导学生读书,该讲究些啥05-11
  • 巧用“三余”好读书04-24
  • 以读书“索道于世”02-27
  • 于字里行间看见远方02-13
  • 书债02-10
  • 至味难言味自言02-10
  • 清华教授直播读书01-24
  • 那年的书事01-13
  • 瑞士飘起中国书香01-12
  • 哪里是什么命好,分明是苦尽甘来01-03
  • 阅读课,简单谓之美
  • 走进冷冰川的黑白世界
  • 中少阳光绘本馆LOGO有奖征
  • 电影与小说相爱还是相杀
  • 有温度的大师课堂
  • 两位特级教师的2016书单
  • 老子:教育有道
  • 奥利维耶·塔莱克:成人不
  • 孩子阅读传统典籍,父母不
  • 相聚在彩色的教室里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儿童立场观照下的母语课程和母语课堂
  • 徐冬梅:儿童立场观照下的母语课程和母语课堂
  • 我们必须有中国自己的学术体系
  • 《中国创新学派——3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发布
  • 王彪:热爱与挑战打造强者之路
  • 培养两国友谊的薪火传人
  • 北京市中小学塑胶操场建设将复工 严格执行“新国标”
  • 全球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公布 13所中国高校跻身榜单150强
  • 山东现代酒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
  • 陕西省拨付2.14亿元保障中小学生温暖过冬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热点书事

更多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宣传推广座谈会在京召开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扫描
  • 百余位学者28年磨一剑编3000万字《十三经辞典》
  • 近百家大陆出版社将参展2017台北书展
  • 作家李春利:亲子共成长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 传统出版牵手新兴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第四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正式启动
  • 《孔子是个好老师》:让孔子“复活”的书
  • 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出版
  • 《校园趣味足球》丛书正式出版

视觉阅读

更多
  • 汉语之美:50个极富韵味的古语词汇
  • 寻找维尼
  • 大卫,不可以
  • 蓝精灵玩出专注力
  • 手电筒看见了什么
  • 萨默品德养成图画书
  • 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
  • 一部爱的无声电影
  • 充满哲思的图画书
  • 松鼠先生和月亮

教师书房

更多
  • 善问者如攻坚木
  • 教师更需要高情商
  • 与一本书的真诚对话
  • 一次教育的环球旅行
  • 通向春天的读书课:我和经典夜读小组的故事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教师读书的“忙”与“闲”
  • 老师 假期不妨读读这些书
  • 做教师专业阅读的领跑者

校长书斋

更多
  • 《中国教育寻变》:追寻教育变革的时代印记
  • 《朱永新教育之旅》:布满荆棘的冒险之旅
  • 《教育的细节》:教育无小事 细节见本心
  •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 《抗日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小书”说“大事”
  • 《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一位大学校长的壮丽人生
  • 《异化的复归》:以文化治理修复大学教育生态
  • 《大学开放天地新》: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
  •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为中国大学“立心”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