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书快递热点书事读书酷评书摘一叶选摘连载读书生活教师书房校长书斋成长书屋人文书架阅读指导名家与书读书酷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 读书酷评>>正文

读长篇小说《核盾》

www.jyb.cn 2014年02月17日   来源:光明日报

来自历史深处的感动——读长篇小说《核盾》

  何亮的长篇小说《核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讲述了我国核武器维护管理部队的早期历史,以及这支神秘的“H部队”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故事。据我所知,此前还未有人写过这一题材。这支部队由于高度保密,一直不为世人知晓;在该部队服役的官兵,终生都要对自己的任务守口如瓶;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则要么在寒冷缺氧的高原,要么在云雾缭绕的深山,常年与艰苦寂寞为伴,遭受辐射的潜在危险如影相随。更让人感叹的是,他们倾毕生精力守护的是很可能永远也派不上用场的战略武器。何亮将他的视角瞄准这些为共和国守护核盾的官兵,讲述关于他们的故事,阐释他们的心路历程,使这部小说有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据作者讲,这个题材原本是打算作为报告文学来写的。在挖掘素材的过程中,他采访到了当年的数名大学生军官,他们曾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研制到试爆的全过程,之后便进入大山深处,成为我国核武器维护管理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这些老军人如今皆年逾古稀,退休安置在全国各地。他们的大学同学有不少人成了院士、著名教授,和他们一起参与原子弹研制的同事也不乏“两弹一星”的功臣,而他们这辈子是做什么的,有过哪些贡献,连邻居也毫无所知。何亮说,正是和这些前辈军人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和已是市场经济年代仍无怨无悔守在深山的年轻军人们的交流,让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动。同时他也感到,这样的题材写成报告文学不大可能,因为当事人的真名实姓和故事发生地迄今仍须保密,不能披露。所以他才把最让他感动的那些人物、故事凝聚在一起,写成这么一部小说。

  我读此书,便能随时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感动,这是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感动。

  主人公吴瀚本是北大高才生,留在北京进入中科院的大好前程已在向他招手,更有心仪他的美丽姑娘抛出了爱情的绣球。他却被“H部队”的神秘使命吸引着,义无反顾地来到高原,只因为他知道那是国家需要。同样让人感动的是他那位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女友沈延娜,本想通过关系帮吴瀚在京发展,当得知正是这一点造成了他的误解而不打算再和她发展恋爱关系时,她自己也义无反顾地走上高原,投身到原子弹研制的事业中来。一对情侣的命运,就这样围绕为共和国铸造核盾和卫护核盾的事业而展开,感动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的深度思索。

  从部队成长起来的技术干部于晓风,以及他的早年牺牲于阵地施工的哥哥于晓阳、后来也上高原守护核盾的儿子于高原,这一家族两代人的命运,既富有戏剧性地跟主人公吴瀚交织在一起,又是那一代人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必然。毕业于导弹学院的新一代大学生军官姚伟、钟跃进,小说中对他们虽着墨不多,并且还写到了他们入学时对专业分配不公的疑虑,毕业前对是否去“H部队”的犹豫,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奔赴高原。在小说的尾声中,他们已成长为“兰谷”阵地的新一代掌门人,并且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着手解决那里的子女上学和军官婚恋等困难,让承载了“H部队”早期历史的“兰谷”旧貌换新颜。正如作者借主人公吴瀚之口所说:“考虑到已是市场经济的年代,年轻人已经有了多样化的各种选择,他们的走上高原就更为难得,更是对我们这代人的超越。”

  何亮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物和生动故事,传递着他的感动和思索,他的价值认同。有一个时期,文学艺术界和社会舆论有过“远离崇高”的说法。但是在走过一段路之后才发现,当失去了对崇高的敬仰和向往、思索和追求,就会无奈地遭遇到铁律一般的生活的辩证法:远离崇高不会让人生活得更真实、更惬意;拥抱庸俗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还是需要经常被感动的。唯有这种感动,才能让你我感受到人生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只是追求物质和感官层面的东西,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最终收获的一定是痛苦;唯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才是精致的原子运动,才能获得永恒的快乐与幸福。综观《核盾》这部小说,可以这样说,作者就是通过向历史深处的追寻,通过走近这样一批甘愿隐姓埋名不惜流血牺牲而支撑起我国核大国地位的前辈军人,在寻找“精致的原子运动”的轨迹,在思索已被淡忘被丢弃的某些精神价值。

  感谢何亮,能在浮躁喧嚣的年代静下心来钩沉一段几近湮没的珍贵历史,能在解构盛行和搞怪无边的潮流中坚守一种精神价值,为我们寻回一种来自历史深处也直击灵魂深处的感动。(公方彬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汪曾祺小说全编》12-20
  • 奥兹:阅读一部小说就是参与一场表演07-08
  • “二十一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揭晓04-05
  • 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道路依然广阔02-24
  • 历史劫难中的生命修行02-22
  • 评长篇小说《匿名》02-12
  • 谈谈长篇小说《装台》02-12
  • 读长篇小说《天道·人道》02-12
  • 谈约翰·威廉斯小说《斯通纳》02-12
  • 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全球销量逾11万册02-03
  • 阅读课,简单谓之美
  • 走进冷冰川的黑白世界
  • 中少阳光绘本馆LOGO有奖征
  • 电影与小说相爱还是相杀
  • 有温度的大师课堂
  • 两位特级教师的2016书单
  • 老子:教育有道
  • 奥利维耶·塔莱克:成人不
  • 孩子阅读传统典籍,父母不
  • 相聚在彩色的教室里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儿童立场观照下的母语课程和母语课堂
  • 徐冬梅:儿童立场观照下的母语课程和母语课堂
  • 我们必须有中国自己的学术体系
  • 《中国创新学派——3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发布
  • 王彪:热爱与挑战打造强者之路
  • 培养两国友谊的薪火传人
  • 北京市中小学塑胶操场建设将复工 严格执行“新国标”
  • 全球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公布 13所中国高校跻身榜单150强
  • 山东现代酒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
  • 陕西省拨付2.14亿元保障中小学生温暖过冬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热点书事

更多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宣传推广座谈会在京召开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扫描
  • 百余位学者28年磨一剑编3000万字《十三经辞典》
  • 近百家大陆出版社将参展2017台北书展
  • 作家李春利:亲子共成长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 传统出版牵手新兴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第四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正式启动
  • 《孔子是个好老师》:让孔子“复活”的书
  • 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出版
  • 《校园趣味足球》丛书正式出版

视觉阅读

更多
  • 汉语之美:50个极富韵味的古语词汇
  • 寻找维尼
  • 大卫,不可以
  • 蓝精灵玩出专注力
  • 手电筒看见了什么
  • 萨默品德养成图画书
  • 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
  • 一部爱的无声电影
  • 充满哲思的图画书
  • 松鼠先生和月亮

教师书房

更多
  • 善问者如攻坚木
  • 教师更需要高情商
  • 与一本书的真诚对话
  • 一次教育的环球旅行
  • 通向春天的读书课:我和经典夜读小组的故事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教师读书的“忙”与“闲”
  • 老师 假期不妨读读这些书
  • 做教师专业阅读的领跑者

校长书斋

更多
  • 《中国教育寻变》:追寻教育变革的时代印记
  • 《朱永新教育之旅》:布满荆棘的冒险之旅
  • 《教育的细节》:教育无小事 细节见本心
  •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 《抗日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小书”说“大事”
  • 《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一位大学校长的壮丽人生
  • 《异化的复归》:以文化治理修复大学教育生态
  • 《大学开放天地新》: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
  •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为中国大学“立心”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