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书快递热点书事读书酷评书摘一叶选摘连载读书生活教师书房校长书斋成长书屋人文书架阅读指导名家与书读书酷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 人文书架>>正文

朱永新:永葆童心,便是哲人

www.jyb.cn 2016年11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永葆童心,便是哲人

——读周国平《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

选自《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插图

  前不久,在新教育研究院与山西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生命教育》新书发布会上,周国平送我一套四卷本的新著《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

  这是一套不太好定位的书。说它是儿童读物的话,其中有许多是写给父母的;说它是成人读物的话,其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小孩子的童言童事,而且几乎每一页都有美轮美奂、富有童趣的插图,也可以说是一本图画书。所以,我姑且把它定位为一本亲子共读的图书。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捧着这本书,回忆自己与孩子在一起的所言所行,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的乐趣,在会心处相视而笑。

  四本书四个不同的主题。第一本是关于爱的主题,副标题是“你为什么爱爸爸妈妈?”周国平认为,作为父母,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而朋友式的关系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在许多家庭,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人也是父母。这无疑远远没有达到“朋友”的境界。所以,周国平说,“要想做不后悔的父母,你们可以对任何人吝惜自己的时间,唯独对孩子不要吝惜。”他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在一起,因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就是给孩子“人生打底色”的过程。只有家庭中充满欢乐和爱,亲子间充满对话和游戏,孩子的人生底色才会温暖而灿烂。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周国平在繁忙的研究与写作之余,总是拿出大把的时间陪伴女儿,我们看到他和女儿下棋、聊天、郊游、出行,从女儿出生开始,就用心地记录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可爱表现。他说:“做女儿的秘书是爸爸的第一职责”。女儿也因为他的“秘书”角色而“当仁不让”,甚至严肃地对爸爸说,以后出书时,“封面上不能写‘周国平著’,只能写‘周国平记述’,因为书中的话是我说的”。读到这段文字,我不禁拍案叫绝——这套书如果这样署名也很有意思的呢。

  第二本是关于认识的主题,副标题是“世界的一辈子有多长?”在儿童的眼里,万物都是伙伴,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脚被蚊子叮了,女儿会把脚搂在怀里说:“臭脚丫不哭了,噢,睡觉觉吧。”看见圆圆的月亮,女儿会说:“月亮把太阳吃进肚子里了。”更有意思是女儿看到爸爸有一根眉毛特别长,建议爸爸拔掉。妈妈说这是长寿眉,不能拔。女儿问:“女的为什么都没有长寿眉呢?怎么看女的是不是长寿呢?”爸爸妈妈仍然无言,但女儿却找到了办法——看看长寿的奶奶有什么特征吧!周国平惊喜地发现:女儿找到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认识论方法。

  其实,儿童认识世界靠的就是这种好奇心与思考力。周国平在书中提出,随着儿童理性能力的觉醒,他们对周围世界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欲望。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和鼓励孩子的发问与思考,与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而不能嘲笑孩子的问题,批评孩子的思考。

  第三本是关于审美的主题,副标题是“真有圣诞老人吗?”你能够想到,“口腔是牙的房顶”“风把我们当高尔夫球了”“我们的心就是相机”“任何一个小男孩的玩具都是悲惨的”……我们很难相信,这些话都出自一个四岁的孩子之口。其实这些话都是诗一样的语言,正如周国平在这本书中所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作为诗人的儿童,应该生活在诗歌、童话、故事中,才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周国平特别强调故事在儿童心智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培养孩子好奇心、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父母,特别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

  这本书专门有一节讨论“圣诞老人的秘密”。虽然所有的孩子迟早都会知道圣诞老人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但是,从第一棵圣诞树进入家庭,第一个圣诞礼物放到树下开始,儿童就渐渐懂得了爱、善良与感恩,懂得了人性的美好。尽管后来知道了圣诞老人的真相,但是,这些美好的种子早已经在心中扎根。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

  第四本是关于生命的主题,副标题是“长大是怎么回事?”其实,儿童也会对生命有许多思考,他们会问:爸爸的爸爸是谁?我为什么要长大?为什么时间会过去?拉钩管用吗?我能不能做天上的彩虹?儿童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到生与死、今世与来世等问题。儿童的这些问题,经常就是哲学家的问题。

  我们不妨看看女儿与妈妈的一段有趣而深刻的对话:

  啾啾:下一世我会不会变成一个外国人?

  妈妈:有可能。

  啾啾:我不想做外国人。

  妈妈:你可以选择做中国人。

  啾啾:我还会不会做你的女儿?

  妈妈:你可以选择我做你的妈妈呀。

  啾啾:时间太长了,我怕到时候会忘记。

  啾啾:妈妈,我爱你多长时间才够?

  妈妈:一万年。

  啾啾: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死了,没法爱了。

  妈妈:到了天上还可以爱。

  啾啾:到了天上,我们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认不出来了。

  妈妈:那就先做好记号吧。

  啾啾:没有用,记号也会丢的。

  这样的对话在书中随处可见,有时候充满欢喜,有时候带有淡淡的忧伤,看似幼稚,其实很有哲学味道。生命是否有轮回呢?人的自我是否有连续性呢?周国平说,问这些问题,其实正是对当下的关注,因为,“升天也罢,轮回也罢,真正要紧的是我们在现世所珍惜的价值能否因此保持住”。

  在《新生命教育》的新书发布会上,周国平正好也谈到了他对于生命的理解。他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这三句话正好对应着新教育提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三个维度,也透露出他对于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视。

  在送我的这套书的扉页上,周国平写了这样一句话:“永葆童心,便是哲人”。是的,对于生命而言,保持童心,本来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因为儿童的天性是至纯至清的,是明亮美好的。作为成人,应该谦逊地向儿童学习,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作者朱永新,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8日第12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项佳楚}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周国平:用哲理映照童真09-05
  • 用生命去写的作品09-24
  • 阅读课,简单谓之美
  • 走进冷冰川的黑白世界
  • 中少阳光绘本馆LOGO有奖征
  • 电影与小说相爱还是相杀
  • 有温度的大师课堂
  • 两位特级教师的2016书单
  • 老子:教育有道
  • 奥利维耶·塔莱克:成人不
  • 孩子阅读传统典籍,父母不
  • 相聚在彩色的教室里
最新新闻
  • 改革是做的哲学
  • 为学生搭建 生命“保护伞”
  • 继承传统,回归儿童立场
  • 局长出镜·吴照生
  • 研训促转型 融合助发展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本田梦想基金“梦享会”在京召开
  • 钱学森实验室与人大附中成立STEAM教育联合实践基地
  •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 2018年青岛市“体彩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鸣枪”
  • 复旦大学新发现为精神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实践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 慧科集团首发“区块链+”学程教育解决方案
  • 王西梅:快乐地走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路上
  • 赫金艳:坚守深山铸师魂
  • 蒋宇浩:让青春因“特岗经历”而熠熠生辉
  • 周正文:大山深处“迷你”校,一个老师六个娃
  • 汤丽: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扎根基层
  • 安徽农大茶学教师团队:一片小叶子支撑特色大产业
  • 西安交大微纳团队:潜心向学 至诚报国 为学生竖起灯塔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热点书事

更多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宣传推广座谈会在京召开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扫描
  • 百余位学者28年磨一剑编3000万字《十三经辞典》
  • 近百家大陆出版社将参展2017台北书展
  • 作家李春利:亲子共成长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 传统出版牵手新兴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第四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正式启动
  • 《孔子是个好老师》:让孔子“复活”的书
  • 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出版
  • 《校园趣味足球》丛书正式出版

视觉阅读

更多
  • 汉语之美:50个极富韵味的古语词汇
  • 寻找维尼
  • 大卫,不可以
  • 蓝精灵玩出专注力
  • 手电筒看见了什么
  • 萨默品德养成图画书
  • 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
  • 一部爱的无声电影
  • 充满哲思的图画书
  • 松鼠先生和月亮

教师书房

更多
  • 善问者如攻坚木
  • 教师更需要高情商
  • 与一本书的真诚对话
  • 一次教育的环球旅行
  • 通向春天的读书课:我和经典夜读小组的故事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教师读书的“忙”与“闲”
  • 老师 假期不妨读读这些书
  • 做教师专业阅读的领跑者

校长书斋

更多
  • 《中国教育寻变》:追寻教育变革的时代印记
  • 《朱永新教育之旅》:布满荆棘的冒险之旅
  • 《教育的细节》:教育无小事 细节见本心
  •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 《抗日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小书”说“大事”
  • 《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一位大学校长的壮丽人生
  • 《异化的复归》:以文化治理修复大学教育生态
  • 《大学开放天地新》: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
  •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为中国大学“立心”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