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书快递热点书事读书酷评书摘一叶选摘连载读书生活教师书房校长书斋成长书屋人文书架阅读指导名家与书读书酷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 阅读指导>>正文

只是比伙伴们多读了几本书

www.jyb.cn 2014年02月2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我喜欢阅读。我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老师培养起来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无书可读;即使有书,也不需要读。有一天,一个蝉声四起的中午,我捡到一张包盐的纸。

  纸上有字,其中一段是:一个很少有的晴朗、寒冷的日子。太阳向四周射出朦胧的彩虹般的光柱。北风凛冽。草原上,低风卷起积雪,发出沙沙的响声。但是地平线镶边的茫茫雪原却非常明净,只有东方,在地平线尽头的草原上烟雾腾腾,笼罩着一片紫霞色的气……

  这段文字,让我爬上高高的槐树,向远方眺望。乡村少年的目光,越过明晃晃的河流、田野,鸟一样飞向地平线。在那里,在比那里更远的地方,有我不知道的世界。我因此忘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

  下午是语文课。老师没有批评我,却在课后悄悄告诉我,“这是《静静的顿河》里的一页”。对我在槐树上的迷迷怔怔,他很激动。他搓着手说,一个乡下孩子,对名著,能有这样的敏感,生发出这样的感动,难得呢!随后,他给我开了一个书单——

  《静静的顿河》、《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国演义》、《呐喊》、《野草》、《桐柏英雄》、《大刀记》。

  老师只能开出这样的书单。他就这么多书。

  我每看一本书,都按老师的要求,复述内容。复述不好,借不到下一本。我每次的复述,老师都说不错。很快,老师说,“你不要对我讲了,你对同学们讲吧”。从此,我看一点,给同学们讲一点。讲完了,同学们不肯散场,我只得编下去。我回去翻书,发现编的和书上的内容不一样,第二天再讲时还要编回来。连看带编,我这个阅读者,也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

  不需要读书的年代,我有幸读了几本书,算是先行一步;需要读书的时候,同学们才开始读,但起步已晚。因此,1979年,我们村里只我一人考上大学。

  有一次,我和曹文轩老师聊到少年时的阅读。先生沉吟半刻,说:“祁智啊,我们之所以有今天,就是比伙伴们多读了几本书。”

  正因为如此,我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鼓吹者、实践者。

  南京市在全国较早提出“振兴阅读”的口号。口号之下,是扎实有序的系统工程:几上几下推荐阅读书目,定期集中观摩课外阅读指导课,适时成立“乡村阅读联盟”,开展以带动乡村孩子阅读为内容的“蒲公英”活动……这些活动,我一开始就积极参与。活动中,我结识了一批教师,他们从骨子里意识到课外阅读重要,因而在“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怎么办”上,有想法,有做法。想法切乎实际,做法卓有成效。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的胡红老师,就是这些教师中出色的一位。我最早知道她,她先在扬子三小做教师,后来,她到南化四小做副校长。

  现在,胡红老师捧出了专著《课外阅读,原来可以很好玩》。

  我很高兴读到这样的书。胡红老师由行到思、由思到行,在这部书中展示的深度、高度,让人感到振奋和喜悦。

  小学是课外阅读最早的推动场所,小学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早的引导者。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件事情,语文老师应该做。一个语文老师,即使什么也没做成,但做成了这件事,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把这件事做成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祁智 作者系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

  《课外阅读,原来可以很好玩》胡红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27日第10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信息时代阅读别丢掉“笨办法”05-11
  • 北京市校园阅读促进项目实施卓有成效05-03
  • 阅读,让灵魂更饱满04-26
  • 重视阅读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03-27
  • 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02-14
  • 不要怀疑推动阅读的价值02-10
  • 寒假阅读不妨让学生自己开书单02-07
  • 坚持阅读,方能吐故纳新02-07
  • 真正的阅读者从不依赖“必读书单”02-07
  • 阅读,让我看见自己真正想要去的方向02-07
  • 阅读课,简单谓之美
  • 走进冷冰川的黑白世界
  • 中少阳光绘本馆LOGO有奖征
  • 电影与小说相爱还是相杀
  • 有温度的大师课堂
  • 两位特级教师的2016书单
  • 老子:教育有道
  • 奥利维耶·塔莱克:成人不
  • 孩子阅读传统典籍,父母不
  • 相聚在彩色的教室里
最新新闻
  • 改革是做的哲学
  • 为学生搭建 生命“保护伞”
  • 继承传统,回归儿童立场
  • 局长出镜·吴照生
  • 研训促转型 融合助发展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本田梦想基金“梦享会”在京召开
  • 钱学森实验室与人大附中成立STEAM教育联合实践基地
  •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 2018年青岛市“体彩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鸣枪”
  • 复旦大学新发现为精神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实践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 慧科集团首发“区块链+”学程教育解决方案
  • 王西梅:快乐地走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路上
  • 赫金艳:坚守深山铸师魂
  • 蒋宇浩:让青春因“特岗经历”而熠熠生辉
  • 周正文:大山深处“迷你”校,一个老师六个娃
  • 汤丽: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扎根基层
  • 安徽农大茶学教师团队:一片小叶子支撑特色大产业
  • 西安交大微纳团队:潜心向学 至诚报国 为学生竖起灯塔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热点书事

更多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宣传推广座谈会在京召开
  •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扫描
  • 百余位学者28年磨一剑编3000万字《十三经辞典》
  • 近百家大陆出版社将参展2017台北书展
  • 作家李春利:亲子共成长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 传统出版牵手新兴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第四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正式启动
  • 《孔子是个好老师》:让孔子“复活”的书
  • 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出版
  • 《校园趣味足球》丛书正式出版

视觉阅读

更多
  • 汉语之美:50个极富韵味的古语词汇
  • 寻找维尼
  • 大卫,不可以
  • 蓝精灵玩出专注力
  • 手电筒看见了什么
  • 萨默品德养成图画书
  • 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
  • 一部爱的无声电影
  • 充满哲思的图画书
  • 松鼠先生和月亮

教师书房

更多
  • 善问者如攻坚木
  • 教师更需要高情商
  • 与一本书的真诚对话
  • 一次教育的环球旅行
  • 通向春天的读书课:我和经典夜读小组的故事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学以致用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实现
  • 教师读书的“忙”与“闲”
  • 老师 假期不妨读读这些书
  • 做教师专业阅读的领跑者

校长书斋

更多
  • 《中国教育寻变》:追寻教育变革的时代印记
  • 《朱永新教育之旅》:布满荆棘的冒险之旅
  • 《教育的细节》:教育无小事 细节见本心
  •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 《抗日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小书”说“大事”
  • 《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一位大学校长的壮丽人生
  • 《异化的复归》:以文化治理修复大学教育生态
  • 《大学开放天地新》: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
  •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为中国大学“立心”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