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记忆叫永远:他们,抚慰呵护乡村的心灵
www.jyb.cn 2011年09月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仍旧在乡村土地上劳作的人,有谁没受过乡村教师的启蒙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农村人口急剧增长,学龄儿童大量增加,最需要人文教育的时候,是那些乡村教师登上村校的讲台,担负起对野性村童进行初步文化启蒙的使命。他们抚慰着乡村的心灵,耕耘着乡村的教育,呵护着乡村的文化,在底部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厦。如果没有他们,乡村文化会更加荒芜,中国现代化进程会更加艰难。我们对踽踽行走于大地的乡村教师满怀谦卑和感恩。——编者 乡村教学课 高禹馨 绘 ■致敬 你以明艳花朵装点九月的乡村,也装点如同小麦高粱般淳朴的乡村孩子的梦。 秋天,一朵玫瑰 ■王莉 秋天,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写下关于你的文字。 窗外秋风吹起柳丝飒飒作响,此刻,你一定披衣在台灯下写着你的教学笔记。 今夜,让我送你最诗意的称谓:你,是绽放在秋天乡野里的一朵玫瑰。 我曾经对你说,你是穿着霓裳羽衣的仙子,你从云街雾台来,你有上苍赐予的翅膀,你飞落在宁静的乡间路旁,飞落在烟岚浮起的田野,从此在玉米和青草迷人的气息里沉醉。 你如同蹲在棉田里侍弄棉苗的老农,精心地栽植着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株株小树。你期待的眼睛,从未离开他们左右。你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说起,那顶雨天撑起在你头顶的花伞,那个用五颜六色碎花布拼成的坐垫,那本辑录了你课堂上脱口而出但铿锵有力话语的《魅力格言》,那些至今你都舍不得删除的节日祝福短信……你说,这些都是你一生难忘的最浪漫独特的礼物,在感觉孤独寒冷的日子里,能够放进生命的火炉里,点燃,然后取暖。 我赞美时代打破禁锢,让人们通过发挥个人的智慧,创造物质,撷取物质。我甚至有时候,崇拜物质,物质可以让一切变得强大。你能够做到与一个送你一串风铃和一个送你一辆轿车的人保持同样的距离吗? 无数个无眠的暗夜,思绪的芦苇丛生,我被围困,无法突围。 你告诉我,注意养心的女人,才会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恬淡的心境,方可品得生活真味。 从此,我学你追随自斑斓到洗净铅华的简洁,从此原本壮怀激烈的内心,也与你一样变得波澜不惊、从容自由,如同五颜六色的草原,花朵凋谢,只保留秋霜覆盖已经结了籽实的草。 你说,大千世界,每一根草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在远方有一个故乡。我们都需要寻找。我们需要穿越物质的羁绊。 是的,你已经成功地穿越了物质的羁绊。 如今焦渴的原野满是失水的植物群落,唯有你,从来没有放弃努力的方向。你是绽放在秋天的一朵玫瑰,热烈地开放,左右那些曾经流浪在荒漠的目光。你以明艳花朵装点九月的乡村,也装点如同小麦高粱般淳朴的乡村孩子的梦。 (作者系新疆石河子作协会员) ![]() |
- 《凝萃聚力》:教师节的礼物11-02
- 世界各国都过教师节吗?10-10
-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09-14
- 赏识教育,真正的教育09-14
- 关于爱的教育教学故事09-14
- 爱的进行曲 ——我的教育故事09-14
- 尊师重教也应与时俱进09-13
- 爱生如子,教书育人09-13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09-13
- 忆一忆,那段教书生涯09-12
国内视点
更多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