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因为爱,她选择在这里扎根
www.jyb.cn 2014年10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因为爱,她选择在这里扎根 ——记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教师周丽娜
周丽娜正在和维吾尔族幼儿一起做游戏。(资料图片) 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作为当地唯一一名汉语教师,周丽娜让“双语教育”之花在卡依拉克村绽放。 见到周丽娜,她正和双语幼儿园的孩子们做游戏,她爽朗的笑声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一起,让整个幼儿园成了快乐的海洋。 今年47岁的周丽娜,围着维吾尔族传统的花头巾,不仔细看,或者不听她说话,很难一下子分清她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我已经融入到这里了,我爱这里,爱这里的孩子们。因为爱,我选择在这里扎根。”周丽娜自豪地说,“作为一名乡村双语教师,我倍感自豪。” 9月9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揭晓,周丽娜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并在9月10日晚登上中央电视台“2014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台。 她成为当地唯一一名汉族代课教师 周丽娜的老家远在万里之外的东北。周丽娜说,自己从小生活在沈阳,梦想着当老师,但因高考落榜早早踏入社会开始工作。“1993年,听说有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在市场门口卖羊肉串,我和几个朋友就想去尝尝。”周丽娜说,第一次见到烤羊肉串的乃斯如拉·吾买尔,她就心动了,“不光是羊肉串味道好,他长得浓眉大眼,挺帅的。”经常去吃羊肉串,两个同岁的年轻人在不断地交流中相爱了。1997年,两人结婚,一起卖羊肉串。第二年,他们有了爱情结晶。 周丽娜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我想如果我能学会维吾尔语,来到新疆可以当一名双语老师,实现教师梦”。周丽娜说,丈夫每次在电视中看到关于新疆的新闻,眼睛放光一样,所以她决定跟丈夫去新疆,“我爱他,自然也爱他的家乡”。 结婚后,周丽娜便跟随丈夫,来到丈夫的故乡新疆阿图什,在上阿图什乡卡依拉克小学当上了一名临时双语教师。卡依拉克村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周丽娜成为这里唯一一名汉族代课教师。 “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付出全部努力,让孩子们学好双语。”周丽娜说。 走上讲台,周丽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不认识汉字。周丽娜没有着急,而是一字一句地教孩子们。 “为了一个发音,有时候要重复十来次。”周丽娜说,“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别提我的心里有多开心了。”周丽娜从来没有生搬硬套地照本宣科,她常常把孩子带出教室,走到乡村田园里去。比如,在教“南瓜”这个词时,她把孩子们带到南瓜地里,让孩子们认识南瓜,然后记住这个词的读法。 “这一招很管用,孩子们也爱学,在玩的过程中,就学会了。除了学习语言,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大自然。”周丽娜说。 2010年,周丽娜参加了阿图什市组织的任职考试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上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一名正式教师,丈夫在幼儿园当保安。 周丽娜扎根基层16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喜爱的双语教学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也因为爱上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她选择扎根在这里。 她让“双语教育”之花在乡村绽放 “中国,我们的祖国!”“中国,我们的祖国!” “民族团结好。”“民族团结好。”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 “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在教育过程中,周丽娜就是这样情景相融、不厌其烦。孩子们稚嫩的朗读声回荡在幼儿园周围。 为了把双语教育教好,周丽娜颇费苦心。虽然累,但这样的日子,对周丽娜来说,感觉自然、实在、快乐。 在2700多人的卡依拉克村村民中,周丽娜是唯一的汉族人。 刚来时,周丽娜同家人、亲戚和邻居们交流,最困难的就是语言。那个时候起,周丽娜就下定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语言。为了学习好维吾尔语,她四处请教,丈夫也成了自己的老师。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到知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周丽娜发现,邻居们总是把语言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教给她。这种生活气息浓厚的学习方法很管用,半年后,周丽娜就可以用维吾尔语熟练地与大家交流了。 “当上双语教师,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为村里做些有意义的事了,十分开心。”周丽娜说,她至今都无法忘记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激动得快说不出话来了,看到孩子们,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由于当地双语教学起步晚,孩子们几乎不会说汉语,初次见面,她教孩子们叫她‘周老师’,孩子们都说成了‘周老鼠’。”周丽娜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孩子们好可爱。” 为了使孩子们尽快掌握汉语,周丽娜自创了一套“兴趣教学法”,请孩子们轮流上台进行表演,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说汉语。在互动过程中,周丽娜意识到孩子们也是她学习维吾尔语最好的老师,于是她也把孩子们当作老师来学习维吾尔语。几年下来,周丽娜和孩子们不仅能流利地用双语交流了,而且也学会了书写维吾尔语。 “周老师特别负责任,我们汉语基础很差,但周老师耐心地一遍一遍教,直到我们掌握为止。”周丽娜曾经的学生、如今在石河子上内初班的阿米尼古丽·吐尔逊说。 就这样,周丽娜扎根乡村,让双语教育之花在这里绽放。 因为爱这片土地,所以选择在这里扎根 周丽娜的选择,曾经让许多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中,有人至今都不明白她的选择。 “有人觉得我傻,从大东北跑到大西北,而且那里没有亲朋好友。”周丽娜说,“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里到处都是我的亲人。” “这里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周丽娜说出了内心的话,“在这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看到孩子们的双语一天天进步,我比他们的父母还高兴。” 今年暑假,从这个幼儿园走出去的阿米尼古丽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为周丽娜买了影集送到她家中。孩子们在影集中写道:“感谢周老师,您教给了我们知识,是我们做人的榜样,我们永远感谢您!” 如今,周丽娜经常接到学生们打来的问候电话,令她非常欣慰。 “这就是我努力的最大回报,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周丽娜说。 因为爱,周丽娜对工作付出了所有热情。虽然工资不高,周丽娜和爱人乃斯如拉仍然每月拿出100元资助贫困孩子,给孩子们买书包,给幼儿园买教学用的材料等。 “我们周老师可好了,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周老师给我写字笔和橡皮。”“我病了,周老师来看我。”提及周丽娜关爱学生的事,上阿图什镇卡依拉克小学学生抢着说,她的同事更是有说不完的话。 周丽娜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学生,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 说起今后的生活,周丽娜说:“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也为了这片我深爱的土地和这里的孩子们,我会一辈子待在新疆。”(记者 蒋夫尔)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12日第1版 ![]() |
- 第四届亚太地区中英双语节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04-30
- 首届新疆生产兵团青少年双语大赛在乌鲁木齐开幕05-30
- 新疆第二届大学生双语能力大赛落下帷幕12-18
- 青海:民族地区双语中小学教师“回炉”练本领10-27
- 新疆加强双语培训 基层干部“回炉”学双语10-16
- 新疆教育厅民汉干部职工两年内实现"民汉兼通"07-07
- 新疆教育厅干部职工须学“双语”增强沟通能力06-28
- 双语,华二代的职场利器05-09
- 新疆2015年起高招全面实行双语班招生计划单列04-29
- 美加州议员欲恢复公立学校双语教学提升竞争力04-17
国内视点
更多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