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报首页
首页 | 综合 |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职成教育 | 民族教育 |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媒频道 > 教育传媒 > 北京 > 教育部公报 > 职成教育>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中等中医类专业招生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年06月20日 作者: 来源:教育部公报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E-mail推荐 】【关闭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中等中医类专业招生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年4月27日

教职成厅〔200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中医类专业在校生人数增长过快,大于社会需求。全国每年按自然减员等因素需要补充的中医类专业技术人员人数远远低于每年的毕业生数。二是低学历教育规模迅速增加,引发中医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低学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提供的医疗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为了进一步优化医师队伍结构,提高中医队伍整体水平,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对中等教育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报名要求进行调整。为此,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等中医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7年起,停止中等中西医结合专业招生,原则停止中等中医学专业招生。考虑到西部地区中医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9省(区、市)的部分学校(名单附后)暂保留中等中医学专业设置,年招生规模控制在500人以内,招生时限截止到2010年。允许招生的上述学校须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定同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登记之后,举办的中等中医类专业所取得的学历可作为参加中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自2007年起,除上述经审批同意招生的学校外,其他学校违规招生入学的中等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其学历均不作为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二、民族地区的中等民族医(藏医、蒙医、维医)类专业因地区人才需求可以保留,但须经省级民族医药管理部门审定同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登记后的学校可以继续举办。

  三、为提高农村在岗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水平,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财政部实施的注册乡村医生中等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可以继续招生,招生截至时限依据项目实施情况确定。

  四、按有关审批程序批准的中等中医类专业,2006年底以前入学的中等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相关技术类专业,不以培养执业(助理)医师为目标,其毕业生取得的学历不作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请各地按上述规定认真执行并做好专业调整工作。

西部地区暂保留中等中医类专业招生学校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中医学校
  重庆市  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达州中医学校
  贵州省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大理卫生学校
  青海省  西宁市卫生学校
  甘肃省  甘肃省中医学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医学院中专部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新闻推荐
直击高考首日(组图)
直击高考首日(组图)
为奥运加油(图)
为奥运加油(图)
·200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闭幕仪式在浙...
·浙江龙游优先投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福...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解决群众关...
·青海:累计投入一亿多 农牧区远程教育...
·港校增加在内地招生名额 非本地生可兼...
·团中央: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宣传贯彻十七...
·陈伟光:努力增加财政投入 保障教育优...
  相关文章
  ·师承家传融入高校中医教育
·[健康时报]应该尽快在中小学开设中医保健课
·韩国留学生热衷赴华学中医 针灸推拿受欢迎
·上海中医药大学女生提出设想 电脑听咳嗽
·台湾学生广州高校学中医 暑期实习忙
·天津中医药大学普及中医知识
·弘扬中医中药文化 粤港大学生打擂煲靓汤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2257722-278
 
 
教育部公报简介
    《教育部公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以刊登并向社会公布教育部文件和领导讲话为主的政府部门公报(政报、文告)类期刊,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新编国内统一刊号为: CN11─5148/D 。
  本刊的前身是原《教育部政报》。为适应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自 2004 年起本刊正式更名为《教育部公报》,不再延用《教育部政报》的刊名。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教育法规、政策,为推行教育部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服务。栏目设置与原《教育部政报》基本相同。
 
 
订阅办法
  免费赠阅,赠阅对象为全国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编辑部地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编辑部邮编: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