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8月19日
《教育部通报》第24期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今天在天津召开,任务是研究在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首先,我们要感谢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天津市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这次天津市与教育部就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签订了协议,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改革的新突破。刚才六位同志在会上的发言非常精彩,我听后深受启发;会议经验材料也很好,看后很受教育,很有收获。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一道交流和研讨。
一、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重大意义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教育战线围绕着“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我们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新的形势,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已经形成共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我们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探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以及这次会议的经验交流材料,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院校都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要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要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核心的问题就是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键的问题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特别是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职业教育的试点。
为什么说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一个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更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所以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
1.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为紧密的一部分。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实施途径,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全方位更加有效地结合。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就素质教育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等有关部门从系统调研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教育工作而言,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位置。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系到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要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这种意识和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要从实践当中来。要强化实践环节,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优势和强项主要在动手、操作和掌握技能工艺,问题是这种人才怎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必须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培养。学生不到岗位上去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是培养不出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加强校外的实习,哪一个为主?应该是校外实习为主,一定要安排学生到实践当中去。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第三年将学生安排到企业里面去实习,不是一般的走马观花的见习,而是顶岗实习。刚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了他们吸收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顶岗实习的经验,他们的做法非常重要。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今后,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都必须让他们到实践当中去锻炼。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2.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
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教育教学、职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是职业院校首要而长期的任务。但怎样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除了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千方百计去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岗位之外,还必须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为就业做好准备。几年来,一些职业院校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做法和经验表明,如果能够安排在校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对他们的将来就业会有极大的帮助。
首先,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现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都希望并要求求职者在特定的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的将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现实中,不少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工作经历而失去工作机会。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让他们以学徒身份从事特定的岗位工作,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真刀真枪地参加工作实践,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具备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所需要的工作经历。
第二,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单位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有效结合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了解各个服务环节的质量要求,获得适应生产、服务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毕业生不能及时地获得必要、有效的用人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届毕业生在付出了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之后,还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能够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既能够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能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并有助于部分毕业生留在他们顶岗实习的岗位上直接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