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成教新闻 成教视点 政策解读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远程教育 社区教育 成教人物 问题解答 社区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教育> 正文

专家视点:向最需要教育的地方输送优秀教师智慧

www.jyb.cn 2014年09月23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人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悖论:最需要教育的地方,却最缺少好的教师。曾因做过“墙中洞实验”而闻名于世的印度科学家苏加托·密特拉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感慨:今天在座的各位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如果你们想象一下自己国家的地图,总能在上面画出一些小圈,然后说:噢,这些地方好的老师是不愿意去的。我们国家的教育不也正面对着这样的窘境吗?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优秀教师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充裕、过剩,而西部极度匮乏。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卫星、网络等信息技术可以将优秀教师的智慧与人体分离,实现远程智慧服务,为改变几千年来人类教育的途径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全日制远程教学,是指通过卫星、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况直播、录播或植入城市名校教师课堂教学,远端学校师生通过收看、参与名校课堂教学,再由远端教师组织当地学生实时消化吸收,从而实现城市名校的学生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异地同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2000年四川省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尝试利用卫星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向落后地区。2002年,成都七中成立东方闻道网校,向云、贵、川、藏、陇五省区的普通高中提供远程直播教学,后来又拓展到初中和小学,形成覆盖整个基础教育的全日制远程教学体系。全日制远程教学对现有教学流程进行了再造,提出“四个同时、五位一体”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四个同时”是指“同时上课、同时备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五位一体”即教学设计者、把关教师、前端的授课教师、远端教师和技术教师组成教师协作团队,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进行协同教学和提供教学服务,保障远程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目前,全日制远程教学远端学校已有近400所,远端学校让95万多名学生、6万多名教师受益。

  全日制远程教学通过卫星、网络成百倍、千倍地放大城市优秀教师的智慧,有效促进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发展。

  首先,大幅度提高了远端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够与城市名校学生一起学习,接受最好的老师教育,对远端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许多远端学生甚至将名校优秀学生当成了自己心中学习的偶像。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走进名牌大学,“知识改变命运”原本是一句口号,而如今却变成了现实。

  其次,创造了远端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独特环境,缩短了教师成长周期。薄弱校教师可以“拜”西部最优秀教师为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学到优秀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策略性知识等隐性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远程教学还大大缩短了教师成长周期,成都七中副校长罗清红认为:“一般一名远端青年教师从高一到高三跟着直播教学走过一轮3年,就基本上可以达到成都七中优秀教师标准。”全日制远程教学开创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之后的第四条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改变了千百年来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模式。

  再次,实现了城乡学校一体,共享优质资源。全日制远程教学采用的是“链式发展”,通过链条将优质资源和智慧直抵远端学校,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我国教学资源生产者与使用者严重背离的尴尬局面。

  最后,提升了薄弱学校的社会声誉,拓展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空间。西部薄弱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稳定,个别地方在校学生流失率高达40%-50%。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农村学校在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强调规模效益,打造超大学校,致使薄弱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被剥夺,甚至有的学校被“连根拔起”。而全日制远程教学的开展促进了薄弱学校与城市名校的融合,提升了其社会声誉,大大提升了薄弱校生存与发展能力。

  目前,国际上已经将远程教育作为世界各国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全民教育目标的战略性手段。

  为了促进全日制远程教学的健康发展,需要切实转变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思路,由“送资源”转到“送智慧”上,突破“梯度理论”的局限,使西部教育跳过传统的特定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将西部教师专业发展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运用全日制远程教学在短时间内使西部教师专业素养有一个大的跃升。建立“政府引导、名校参与、企业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购买智慧服务、名校提供优秀教师智慧资源、企业建设和运营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调查表明,全日制远程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国家应建立西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建立东部城市名校与西部薄弱校全日制远程教学联盟,促进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张杰夫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李烨 }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全日制远程教学:点亮边远民族地区学生的梦想2016-11-25
  • 北京西城教委宝利通高清远程教学系统在京开通2013-01-21
  • 北京首个着眼基础教育的远程教学系统正式开通2012-10-26
  • 美国Polycom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应用系统的崛起2012-08-29
  • 北京工业大学与芬兰坦佩雷大学试水远程教学2012-04-11
  • 上海音乐学院开展小提琴实时远程视频教学2011-09-26
  • 密云城乡:远程教学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重要手段2011-06-15
  • 远程教学互动 丰师附小与香港小学视频上课2009-11-06
  • 北京四中举行应对甲型H1N1流感网络远程教学演习2009-09-29
  • 北邮成人高等教育迎来50周年2006-10-30
  • 八十七岁的张焕国:走在求
  • 福建:取消38个成人高等教
  • 教育部职成司介绍关于推进
  • 国家开放大学:帮助12万名
  • 31省“新蓝领”调查:二代
  • 359名在京工作的农民工拿
  • 河南:到2020年计划培养5
  • 北京房山阎村镇社区成人职
  • 河南:今年起技能拔尖人才
  • 福建电大为教师信息技术应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青春期:心理建设的关键期
  • 跨越时空的对话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60周年学术评价论坛举行
  • 山东首届STEM教育高峰论坛暨"岛城教育家成长"论坛举行
  • 福建省邮电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大会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在郑州召开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分片调度会
  • 校外培训机构将实现全国联网查询和监管
  • 教育部启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建设工作
  • 捷克总统泽曼、总理巴比什会见孙春兰

图说成教

更多
  • 农民学习电工 储备职业技能

    农民学习电工 储备

  • 阳光菜园学栽培

  • 向代表介绍农民职业

  • 确保退役士兵人人有技能

    确保退役士兵人人有

成教视点

更多
  • 专家提出:对农民工培训应提高“瞄准率”
  • 防止老人被忽悠要靠老年教育
  • 公考体检争议要给予考生充分申诉权
  • 当远程教育遇上“慕课”
  • 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 国家开放大学,想学啥都能学
  • 教师教育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
  • 高自考价值何在?
  • 今天,还要扫盲吗?
  • 高自考“学习粉”怎样诞生?

热点专题

更多
全国成人高校名单
  • 2008年成人高考专题
  • 自学考试为新农村建设助跑
  • 08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成人高校名单
  • [新闻背后]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
  • 08年成人高考各地报名时间汇总

自学考试

更多
  • 2012年4月各省市自考成绩查询信息汇总
  • 自考生TINA的故事:向着理想 一路前行
  • 在线直播教学模式让高自考焕发新活力
  • 钱军:自学考试如何服务区域发展
  • 叶静杰:大数据时代自学考试数据管理
  • 坚持与创新自考教育制度
  • 刘荣山:自考生,也要建设校园文化
  • 教育部:对自考中介不法助考依法依规予以惩处
  • 智联经纬教育哈尔滨分公司“非法助考自学考试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疆已有400万人次参加自

成人高考

更多
  • 2011成人高考开考
  • 14省分省计划编制试点
  • 教育部部署2015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
  • 2015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10月下旬举行
  • 黑龙江启动成人高招录取 严禁中介或个人插手
  • 北京: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及自考将于10月举
  • 教育部:成人高考和自考将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
  • 教育部:确保成人高考和自考安排在"标准化考
  • 江西将对江西科技学院参与舞弊人员严肃处理
  • 教育部要求严处成考江西科技学院考点作弊事件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