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西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www.jyb.cn 2013年12月1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周仕敏实习生 蒋赐玲)什么样的社团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社团文化如何传承?社团如何定位发展,寻找专业化?日前,2013年广西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医科大学举行,来自广西70多所高校的社团代表,以及区外从事学生组织研究的专家坐在一起,共谈学生社团的发展之道。 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马超升说,目前社团管理出现流动性大,专业化欠缺,活动模式单一等现状,自己之前一直在思考,有的社团为什么发展越来愈好,而有的却难以为继。研讨会上北京专家的观点给了他不少启示:“除了管理的原因,活动设计有没有精心包装也很重要。”他说,该校有55个社团,相思湖文学社组织的大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在全区高校中办了10年,每年几十所高校的学生都会来参加这次比赛,原因就是,比赛的形式比较新颖,而且可以得到广西文学名家的点评,“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相反,一些社团一直没有设计出有趣、有号召力的活动,所以会员寥寥。 广西大学学生社团联合总会陆少波告诉记者,广西大学学生社团分为公益实践类、学术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四大类,从参与人数、活动影响力、社团管理等多方面看,公益实践类是发展最好的社团。陆少波说,“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文化传承难、专业化等困境,他们学校正在探索社团资源整合。”广西大学60多个社团,根据性质相似度进行整合。目前,已经将爱心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整合为广西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将越南语、泰语、日语等社团整合为语言类社团,还将考虑整合壮语言社团和壮族文化社团,避免两个社团活动开展出现重叠,实现了人力、物力资源共享。 广西医科大学校团委刘老师介绍,学校30多个社团,除了9个与医学相关的社团活动开展比较好之外,体育、文化类的一直开展不起来,影响力小。对此,她认为,活动要有创新思路,每个社团要有专业化的老师指导,在社团文化传承上学生社团活动要与学校的办学特色联系起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刘卫兵教授说,因此,学生社团活动要找准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点,从活动一开始,就从活动广告、活动口号、活动的配套计划等各方面入手,连活动名称都很重要。有响亮、直指人心、点明主旨的活动名称,能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例如,共青团组织的“保护母亲河”大型公益活动,如今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年,效果“乏善可陈”,没在青年群体中引起关注。当时这一活动名字是“中国青年绿色行动”,没有注入感情色彩,人们一眼也看不出活动是干什么的。 陆少波作为社团联合总会的负责人,自己从社团开始做起,现在做了四年。他认为,在政策扶持上要“抓小放大 ”,合理整合社团资源,内部管理要有章可循,晚上社团管理制度。广西高校团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广西70多所高校中,大约一半的大学生参加过学生社团,在一些社团活动发展得好的高校,每年社团“招新”就超过5000人。因此,如何将社团活动设计得有声有色,让大学生们在其中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获得快乐,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 ![]() |
- 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11-26
- 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研讨会召开08-05
- 第11届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拉开帷幕07-29
- “全国高校国际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07-07
- 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研讨会举办06-03
- 走向儿童的奇幻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05-30
- 北京海淀:一零一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举办05-25
- 教改纪录片《正道》研讨会在西安举行05-16
- “英华教育”办学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03-09
- 2016年北京高校重点新闻选题策划研讨会举办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