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专家课题组成功绘制大鼠基因功能图谱
www.jyb.cn 2014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孙国根 记者周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药学院石乐明教授率领他的博士研究生,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洛马林达大学等单位合作,经两年多艰辛攻关,终于成功绘制出涵盖11种器官和4个发育阶段的大鼠基因功能图谱,该成果对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个性化医疗有重大意义。近日,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发表了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引起医学界普遍关注。 据悉,小鼠适合遗传学研究,而大鼠的生物表现行为更贴近人类,因而更适合用来模拟人类疾病,进行药物安全性、代谢机理、潜在的药物风险和化学毒性评估等研究。但目前有关大鼠本身的研究工作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大鼠的遗传密码、基因图谱等研究仍不完整,对大鼠的基因功能等缺乏科学、权威的解释,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新一代高通量快速测序技术彻底改变了基因遗传密码研究等方面的不足。以往研究对器官组织中存在的基因数量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基因功能的了解。RNA测序技术就是一种利用高通量序列测定来快速鉴定和定量分析功能基因的方法,是目前最先进的对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手段。 但是,每一种组织器官的生物学功能均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究竟是由哪些基因来决定?这依然是世界医学界未解之谜。 石乐明教授课题组和他的合作者发现,大鼠中存在着大量人类以前并未认识到的功能基因,组织与组织之间所表达的基因数量不同,不同年龄段基因数量不同,雌雄之间组织器官表达的基因数量和功能也不同,并发现有些基因会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作用。掌握这些“不同”信息,有助于科学家根据不同器官、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等基因差异,深入研究药物,更有助于推动个性化给药方式。 ![]() |
- 复旦大学课题组揭开人类卵子成熟障碍之谜01-25
- 青岛科技大学:RNA检测课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1-24
- 北大发现磁感应蛋白或将揭开生物"第六感"之谜11-18
- 南开大学李伟课题组攻克蓖麻油“变”航油技术11-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方法06-30
- 北京大学:新型超低功耗晶体管研究取得重要进展04-10
- 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在南方培育出高品质葡萄07-28
- 浙大实验室诞生世界上最轻固体材料"超轻气凝胶"03-20
- 南京大学课题组研究成果有望让生物药物价廉物美02-05
- 复旦大学课题组破解城市灰霾天取得三方面成果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