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旭:用行动证明90后的担当
www.jyb.cn 2014年01月1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19岁的黄超旭,个子不是很高,却干了一件顶天立地的事儿。他通过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骨髓中的一小部分干细胞,从生物学角度在人世间再造了一个与自己血型一模一样的人。 在北京科技大学两万多名在校生中,这位小伙子名副其实地属于“第一个吃螃蟹”者。不过,他非常淳朴与低调,中央媒体公开报道此事之前,只有同寝室的少数好友知道。 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过去这种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事儿,往往在新闻报道或电影、电视剧中看到,感觉离现实生活很遥远;可当这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觉得很幸运。 从志愿者到捐献者的升华,完全缘于这名青年的执著。 在河南省濮阳市上高中时,小伙子就曾主动要求参加无偿献血,因为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的最低法定年龄,被医护人员拒之门外。2012年9月,考入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后,他再次走进北京街头的无偿献血车。 在采血过程中,他主动问医护人员:“我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捐献者队伍吗?”得到“完全符合捐献条件”的回复后,小伙子请医护人员多采集了5毫升鲜血,留作初步配型的样本。 医学上,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共识是,同卵双生兄弟姐妹之间相合率很高,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相合率约为25%;非血缘关系中的相合率约在几百分之一至万分之一不等。 那次无偿献血之后,黄超旭继续过着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2013年,黄超旭接到了一个电话,听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在接电话时,他非常爽快地答应配合中华骨髓库的相关工作。 可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黄超旭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进入中年,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些这样那样的顾虑。中华骨髓库的医护人员先同北京科技大学有关领导通电话后,再打电话给黄超旭的父母;紧接着校方又给小黄的父母打电话沟通;最后才是儿子与父母亲促膝长谈。 获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后,这位大学生走进了中华骨髓库指定的医院进行高分配型、体检等规定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事情令黄超旭非常震惊:上海一个白血病患者已经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高分配型成功,且进入无菌手术室摧毁了全身免疫系统等待进行移植手术。就在手术的前一天,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患者开出了4个条件,即帮其在上海购买一套房子,解决上海户口,找一份正规稳定工作,再附加20万元现金。结果,患者及家属没有办法满足这些条件。 “让白血病患者摧毁自身免疫系统后,捐献者又悔捐,不是在间接‘杀人’吗。”黄超旭气愤地说。 采集造血干细胞需要注射动员剂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干细胞再生。期间黄超旭感到些许疲惫,但他坚定地说:“我选择了无偿捐献,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且一定坚持到底。” 于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全过程中,这名青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黄旭超说出了心里话:“社会给90后贴上了诸如自私、不懂得分享,没有社会责任感等标签,我只想用行动来证明,90后同样会是勇于担当的一代。”(李剑平) ![]() |
- 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钱丽为白血病患者捐骨髓02-28
- 学生救老师遇到困境 骨髓配型费吓退志愿捐髓人06-01
- 12岁少年捐骨髓救母 东城名师将“送教上门”03-02
- 捐髓救母感动京城 北京学校向邵帅抛“橄榄枝”03-01
- 12岁少年捐骨髓救母追踪:爱意温暖捐髓少年02-24
- “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活动”启动11-27
- 武汉大学生捐骨髓配型成功 欲救北京女硕士05-26
- 华中科技大学:“80后”小伙捐骨髓救陌生女05-26
- 两岸开展接力营救 台湾骨髓救了武汉大学生04-24
- 台湾骨髓挽救武汉军校生 两岸机场上演生死时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