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账”能一直记下去吗?
www.jyb.cn 2015年08月0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12岁的肖悦蓉早早挑起了家庭重担,她不仅要照顾弟弟和爷爷奶奶,还要做家务,而且从来没有耽误过学习。肖悦蓉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各种帮助,从2013年底起,她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一本感恩账本,上面记载着别人对自己家的帮助。目前这本感恩账本已经记录了将近14页的感恩内容和近50人的帮助。(8月4日国际在线) 小女孩肖悦蓉记下“感恩账”,并用她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我们该为铭记感恩的她点赞。 不过,笔者常听自己所在系统的一位长期从事特困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接受爱心人士资助的学生,没有一点感恩之举的还真不少,既不打电话、发邮件表示感谢,甚至连句感恩的话也没有。 受助学生“冷漠”对待爱心资助,主要原因是,一些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仇富心理,认为自己接受资助“理所当然”;还有的人认为,自己受助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面子;感恩教育不够,缺少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质。 受助学生反常态地不表感恩,会让资助特困学生的组织单位和爱心人士十分尴尬,也会打击爱心人士持续开展资助工作的积极性。他们资助特困学生,有的是在自己单位资金和个人生活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慷慨解囊的,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这是一种爱心和善举,是一种美德,这种义举与责任不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道德素养。受助学生要明白这一点,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付诸自己的行动。“知恩图报,善莫大焉”,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受助学生学会担责的应有之义。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就要把感恩教育付诸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让受助学生记“感恩账”当然是一种好的形式。学校老师应该在学生中推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各界的关爱,要多组织以感恩回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从小培育学生感恩之心。社会既要营造捐资助学的风气,也要兴起感恩教育热潮。(作者曹灿辉,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公务员,文章第 56次入选“锐评”栏目) ![]() |
- 在中西文化交织中谈谈感恩12-01
- 感恩作业不需要包装12-02
- 藏族姑娘“感恩信”牵出47岁助学14年普通交警11-28
- 湖南理工学院:学生与食堂工人尝试"变形"生活04-11
- 别让那些“私自行为”败坏了教育形象03-29
- 感恩母校不是收费理由03-29
- “感恩母校费”只是程序失守的“遮羞布”03-29
- 保护学生感恩的情感温度03-27
- 感恩母校用情不用钱03-27
- 拿什么感谢你,我的母校03-27
- 算“感恩账”是创新还是作秀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