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如何更“接地气”?
www.jyb.cn 2017年02月0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近日,我参加某地的教师资格证面试,面试中一些师范生不知道板书究竟有何用,更不知道板书该写点什么;教学中有设置情境,但不知道情境有何用;课堂设问指向性模糊,让学生不知所措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反映的是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缺乏训练和针对性的指导。 师范院校缺少具有中小学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中小学名师、特级教师即便是再优秀也很难有资格到师范院校任教。师范院校教师招聘的条件一般都要求有博士学位,但既具备博士学位,又具备教学水平高条件的中小学教师绝对是凤毛麟角。即便是优秀中小学教师招聘进了师范院校任教,在崇尚科研的大学绩效评价体系中,其教学成果也很难被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认可,再加上没有博士学位,工资收入的增加和职称的晋升,都将面临诸多障碍。师范院校招不进中小学优秀一线教师,招进来也留不住,师范生的实践指导就只能在理论教学教师中调剂,其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然大打折扣。 师范生真正课堂实践的机会少、实习指导效度低。一些中小学考虑到教学质量与升学压力,对接受师范生实习普遍不热心、不欢迎。即便是接收了,提供给实习生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机会一般只有1-2次,其它时间实习生都在听课和做辅助性教学工作,造成实习质量下降。中小学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希望招到教学能力强的师范生,在接受师范生实习的时候不乐意,没有实习机会,何来教学能力强的新教师。这一矛盾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来协调,明确中小学校接受师范生实习的义务,并列入中小学校的综合考核。同时,师范院校也要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如办附属实验学校,与其它中小学开展结对合作等。 师范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对接中小学实际教学需要,是师范教育应有之义。师范院校应参照中小学校招聘和考核方式,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来承担师范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保证师范生教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作者谌涛,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7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 |
- 将师范教育作为入职门槛,在乡村中小学尚难做到03-15
- 师范教育与“中师”,二者没有可比性11-03
- 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是头疼医脚09-28
- 走向人格化:师范教育的一种改革探求09-08
- 师范类大学变“综合大学”的野心应当收敛一点07-04
- 想当好老师,不妨从学徒做起07-04
- 李瑾瑜:师范教育转型莫丢“师范”本根01-06
- 师范教育往哪儿“转”?01-06
- 使命分享 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动力12-16
- “准教师”基本功不过关,师范教育该反思11-26
- 顾明远:还是要把师范院校办好 要重建师范教育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