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退课不退款”,胆从何处来?
www.jyb.cn 2017年04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珠海的一位市民近日报料称,自己2015年在香洲区某培训机构缴纳了2000多元,准备报考营养师资格证。不料2016年12月,课程未结束,他和其他考生突然得知公共营养师资格证已经被国家取消,无法考取。既然无法考取,他便要求退款,不过却遭到了培训机构拒绝,培训机构表示,考生可以换成他们指定的另一个证书的课程。(4月11日南方都市报) “退课不退款”实际上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一个潜规则,有此种遭遇的考生还真不少。培训机构大多以“需要走流程”的缓兵之计来消磨考生维权意志,或者干脆直接以“考生自毁协议”拒绝退款要求。按照法律规定,考生交付培训费用,就意味着双方的合同关系开始生效。当培训机构不能提供对应的课程服务,或者对应的课程服务失去了实际意义,培训机构应当退还部分费用。所谓的“不退款协议”不过是培训机构单方面制定的霸王条款,暴露了“到嘴的肥肉不吃白不吃”的奸商嘴脸。 一些培训机构无视法律规定和考生权益,胆从何处来?答案当然只能有两个:一是利令智昏,一是监管长期缺位所致。利令智昏的“欲火”没有严厉监管来浇灭,必定越烧越旺。 目前社会培训机构大多经由地方教育部门、工商部门、人社部门审批,收费由价格部门核准,存在责任主体不明,多点管理,互相扯皮的问题。因此,即使考生投诉维权,也可能在多个部门之间跑断腿,白忙一通。一些培训机构正是抓住了这个监管漏洞,才在考生面前摆出一副底气十足的架势:“监管不管,能奈我何!” “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失职,追谁责”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要吓破培训机构肆意妄为的胆子,使其经营行为合法合规,最好的办法是终结“九龙治水”的监管局面,整合监管执法资源,将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权力归口于一个部门。责任主体明晰了,培训机构也就不再处于“谁都可以管,谁都不来管”的尴尬境地了。 (作者范军,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77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 |
- 不能放任教育培训机构加剧教育竞争01-21
- 卷款倒闭01-02
- 蒙眼识字?07-26
- 民办培训机构少拿“无法可依”说事06-29
- 山东济南:通报一批无证虚假办学社会培训机构05-03
- 教育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事为何频频发生?12-13
- 宁夏规范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工作10-20
- 博物教育,为何是培训机构先行一步?08-09
- 教育部:严禁公办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招生06-17
- 西安部分艺考培训机构乱象扫描06-09
- 成都禁止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与升学“挂钩”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