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余”好读书
www.jyb.cn 2017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一提到读书,许多老师就会抱怨工作太忙,家庭事务缠身,没有时间。不可否认,对于教师特别是中年教师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时间紧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不过时间这个东西,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有没有时间读书,就看自己会不会去“挤”了。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人是“挤”时间的能手。三国时的董遇在这方面总结了很好的经验。有一次,他劝一个要拜他为师的人先回去读书,并告诉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对方说找不到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时,董遇便诱导他说:“当以三余。”并且详细解释了“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也。”意思是说,他利用了三种空余时间,那就是一年中的冬天、一天中的晚上和平日里的雨天。 细细想来,董遇的“三余”读书又何尝不是我自己读书的真实写照呢。 吃完晚饭,静下心来在灯下读书真是件十分快乐的事,我主要选一些短小文章读,如短篇小说、文摘、教育案例等,这样短时间可读完整篇,细读慢嚼,回味无穷。双休日,除了家庭事务以外的时间我都用在了读书上。寒暑假是教师的特殊待遇,也是学习提高的大好时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主要选择一些教育专著、中外名著来阅读,这些教育大家、大作家的作品值得我好好斟酌斟酌。 当然,可利用的读书时间还是很多的,远不止“三余”。我身边也有许多教师利用开会前的几分钟看书,在学校和学生共读,有些教师利用“候机、候车、坐车”之“三余”来读书看报。总之,有心的人总能找到读书的时间。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刘安在《淮南子》中说:“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一句意大利谚语说得更加鲜明生动:“懒汉从来没有时间。”事实难道不是吗?对教师来说,书不能不读,时间靠自己去找、去挤,如果教师都能做到惜时如金,那么,要想读书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作者苑少岩,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4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 |
- 引导学生读书,该讲究些啥05-11
- 以读书“索道于世”02-27
- 于字里行间看见远方02-13
- 书债02-10
- 至味难言味自言02-10
- 清华教授直播读书01-24
- 那年的书事01-13
- 瑞士飘起中国书香01-12
- 哪里是什么命好,分明是苦尽甘来01-03
- 请告诉你的孩子: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01-03
- 行政命令式的读书活动不要也罢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