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足迹]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
www.jyb.cn 2009年09月29日 来源:新华网
1995年5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起了国人广泛关注。 “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1988年,他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1989年11月,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提出,发展科学技术是全党的历史性任务。1991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号召,并强调这一转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月,为全面部署落实这一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在会上阐释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同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教兴国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

-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一大学生亲历国庆大典12-29
- 庆祝新中国60周年11-27
- 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历经四次转折11-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60年大事记(1981-1993)10-27
- 北师大举行参加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表彰会10-19
- 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孔子学院庆祝新中国60华诞10-19
- "我们祝福中国!" ——"同一个世界"方阵剪影10-19
- 鼓舞中华10-17
- 我国体育60年辉煌成就展开幕刘延东出席开幕式10-15
-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各种活动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14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