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我在中国西部支教

作者:黄泰盛[美国] 发布时间:2020.09.27
神州学人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们还有改变和选择的能力。我听到另外一种单调质朴的声音,循声踏步寻去,寻得豁然一片山明水净……

2019年7月7日,我踏上了前往中国西部的旅程,到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城南小学进行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同行的还有其他10位志愿者。这是我在北京理工大学、也是在中国留下的属于青春、属于支教的珍贵回忆。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北与兰州市接壤,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 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海东地区毗邻,南靠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

我们乘坐绿皮火车慢慢悠悠从北京出发,坐了整整16个小时的硬座,车上虽然喧闹,可我的灵魂已与窗外的大地融为一体。戈壁、高山、大河无不令人神往。我沿着铁路,轻轻抚摸着华夏大地的脊梁……

到达目的地后,在高原上感觉心神思绪能与晴空交融。当地的老师迎接了我们,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位老师和蔼可亲地向我走来,问我能不能帮她们修一下多媒体的电脑……于是,那天我修了6台多媒体电脑,搞定了广播室的大音响与控制台。

第二天清晨,气温不到10度,我们睡的是铺了地垫的教室地板,被生生冻醒后,便开始忙里忙外准备开营仪式。当地的孩子们一大早就趴在大铁门上急急地等待着,当大门一开,他们呼啦一下欢笑着冲向教室,此情此景,让我再次理解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同地区的孩子拥有的教育资源是不平衡的,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们还有改变和选择的能力。我们竭尽所能为孩子们带去高质量的课程,带着他们眺望远方,帮助他们了解山外的世界,畅谈奇思异想,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的思绪飘向远方。通过平等的对话与探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向他们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做完“猕猴桃-柠檬发电实验”后,望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告诉他们:“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不能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精神、独立人格和创新思维,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等待着你们去探究……”

在某个夜晚,我曾为孩子们设计趣味英语课程,修修改改教案直至黎明初晓;曾在下课放学后与我的伙伴们在厨房里一起呛过油烟,做出一盘盘难以下口的黑暗料理;曾为了帮助某个不听话的孩子而在晚上的例会中和大家一起烦恼操心、出谋划策;曾在每天清晨被冻醒,为我身边的同学盖上踢掉的被子,喝下别人泡的热豆奶;也曾徒步几公里去市场采购,在大街小巷中穿行,只为买到最新鲜便宜的蔬菜。那时我们真像一家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心怀一样的公益理念,为同一件事齐心协力,我真正体会到青春的活力及其含义,在对的时间和对的人做对的事,能遇到这样好的他们,我心存感激。由衷感谢中国的开放与包容,能让我有一段特别有意义的时光。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城南小学,记录着中国扶贫事业的缩影:多媒体设备是各个不同省份援助的,操场上的篮球架是央视CCTV专项扶贫组援建的……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资源的倾斜,那些关于公平、互助的理想在中国贫困地区正在变成现实。2020年是中国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成为了当初那支支教队的队长,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但我们仍然在筹划线上课程,期望能为更多地区送去一份来自我们的温暖,在此没有中外之分。我们都是青年志愿者,正如北理工青年志愿者的宗旨:青年服务国家。

我在中国西部留下了今生难忘的回忆,我想将世上所有善念的支流汇聚成爱的暖流,注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作者黄泰盛[美国],系北京理工大学来华留学生。供稿|北京理工大学)

来源:神州学人(2020年第9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