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江苏基础教育:从“有质量”迈向“高质量”

作者:潘玉娇 发布时间:2021.01.28
江苏教育报

“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将基础教育作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领域;江苏基教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发展目标,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亮点频现的良好态势,交上厚重提气“成绩单”。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高于全国近1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9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或高于省定办学要求;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260余万学生受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公民同招”,184万中小学生实现“免试入学”;义务教育上学路上“一个不少”,江苏全省12478名疑似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普通高中连续3年扩招11万人,为更多学生提供就读高中的机会……

回眸“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项项出色成绩,体现了江苏基础教育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使命担当与不懈探索。5年时间里,江苏基教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上一份厚重“成绩单”,为江苏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贡献了重要力量。

强力“开源”,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幼儿园,真是太方便了!”提起近年来新建设的幼儿园,南京市六合区的家长纷纷竖起大拇指:“一所所崭新的幼儿园就这么拔地而起了,园所环境布置得那么美,桌椅、小床、玩具都是崭新的。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幼儿园,我们真放心!”据统计,六合地区现有幼儿园68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2%以上。“十三五”期间,该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所,增加学位6000多个。

六合学前教育的变化,是江苏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努力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一个缩影。“教育资源紧张,是江苏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更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集中反映。”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陆岳新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省政府每年都将资源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同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阶段,江苏年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所左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实现每1.01万人建有一所幼儿园的目标。截至2020年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超85%,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80%的目标任务。“入园难”“入园贵”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8年以来,江苏每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00所左右,增加学位超30万个。义务教育学校66人以上超大班额班级清零,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占比下降至0.23%。2014年起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竣工项目占规划总面积的127.4%;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超9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制订《江苏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要求》,对888所需要保留的两类学校实施改善提升工程;采取城乡结对、集团化办学、苏南苏北结对等多种帮扶措施,实现城乡学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普通高中的资源供给也得到加强。近年来,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和生源变化特点,江苏每年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50所左右,连续三年扩招学生11万人,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选择需求。全省三星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达472所,在优质高中就读学生比例超过90%。

2018年底,《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这是江苏从顶层设计层面对融合教育发展做出的又一创新探索,它明确了各地落实融合教育的阵地、人员、装备、课程、管理机制等总体制度框架,全面推动江苏省融合教育发展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这是一份具有革命性的文件,尝试回答当前特教面临的两个热点问题:怎样提高普及水平、如何提高普及质量,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李天顺说。在《意见》的明确指导下,各地各校积极行动,目前全省已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723个,基本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学前、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县区职业高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和家庭因此受益。

“五育”并举,促进育人方式改革真正落地

2020年3月28日,因疫情而停课在家的无锡市高中及以上学生集中在线收看“无锡教育思政E课堂”推出的首节思政课。这节课的主讲人是江南大学思政课教师唐忠宝。“宝哥”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何为“疫情防控中的大国自信和青年担当”,短短30分钟的线上课堂,吸引了锡城28.3万人次观看。“学生和家长的热情让我们很欣慰,说明我们近年来的德育工作很有成效。”无锡市教育局德育处相关负责人说。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规划,拓宽德育途径,全方位构建德育创新生态。

2017年开始,江苏启动实施中小学品格提升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连续4年安排专项经费5000多万元,立项建设省级项目224个,带动了600多个市级项目、1400多个县(区)项目开展实施,覆盖500多万中小学生。全面推进所有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思政课开齐开足率100%,各地各校充分发掘其他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促进各学科与思政课及德育工作同向而行。坚持将中小学思政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开展思政课教师基本功、优质课、微课等比赛,安排中小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委书记、心理健康教师等参加省、市、县和学校各级培训。

在劳动教育上的创新探索,使得江苏育人实践呈现出更加喜人的面貌。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资源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劳动教育作出重要部署,推动各地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江苏省教育厅研制拟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认定92个省级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是2020年江苏基础教育领域一件大事,也是江苏育人方式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从2020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江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配套课程标准,全面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覆盖普通高中所有年级。江苏省教育厅对此专门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校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2020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组织40多位学科教学专家,延续10多天时间、横贯苏北苏中苏南三地,对3所高中开展教学视导,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教。“视导活动通过专家和一线校长、教师的交流互动,提炼共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江苏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指出,通过教育教学视导,可以建立良好省市县校合作共建机制,破解教育提质“最后一公里”难题,引导全省高中学校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突出内涵,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2020年12月25日,江苏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相聚云端,举行第六轮主题研讨。此次研讨的“主角”是南京外国语学校,该校就MACRO外语大课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STEM+教育等特色项目做专题汇报,生动阐述了南外培养具有“中国心智”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理念。“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学校和12所培育学校的使命,就是要为全省高中教育‘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征程中走在前列’探路。”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强调,“我们将创设更为开放的合作与竞争机制,鼓励全省范围内更多有个性化特色表达的学校,勇于争创高品质示范高中,提升江苏普通高中学校内涵与质量水平。”

创新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是江苏全力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创举,更是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持续深入的缩影。自2011年始,从推动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实现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出发,江苏先后启动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等7个内涵建设项目(现优化为1个项目5个子项目,即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包含中小学生品格提升、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特殊教育发展、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等子项目),对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年,江苏开始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6年多来,全省共遴选68个县(市、区)和216所幼儿园开展相关研究,有效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高。2007年以来,全省共评估认定省优质园4893所,在省市优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比例已达88.6%。

经过多年探索,人们惊喜地发现,通过内涵建设项目的实施,幼儿园环境面貌得到改观,课程实施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特色初显,学科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逐步形成;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小学德育工作载体更加丰富,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育人模式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的体系也愈加完善。从横向上看,项目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类别,贯穿于15年基础教育全过程,每一学段每一类型教育均有内涵项目作为支撑。从纵向看,各地结合实际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内涵项目,逐步建立省、市、县、校四级项目体系。

一组数据或许更能呈现内涵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价值。在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评比中,2014年江苏获奖57项,占全部获奖数13.7%,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44项。2018年江苏获奖58项,占全部获奖数12.8%,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46项。两届获奖总数蝉联全国第一,一大批有突出研究成果和示范性的内涵建设项目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范式。

聚力服务,让更多人感受教育温度

2020年12月30日,江苏大幅降温,不少地方洋洋洒洒飘起雪花。就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泰州市姜堰区承办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会。在这场体现“教育温度”的专项会议上,江苏省教育厅对实施了两年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希望各地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课后服务,切实为广大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全省各地对课后服务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南京就率先试行“弹性离校”制度,并于2017年全面推进。2019年,江苏省政府将“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各地各校课后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学校有4420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71.43%,260.42万学生受益,占在校生总数33.1%。江苏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出台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及政策,省级财政在2020年专门安排1.9亿元用于对苏北、苏中地区课后服务工作的补助。未来,江苏省中小学的课后服务范围将覆盖至普通高中,并在财政支持和收服务费上作试点探索。

2019年年初启动的“名师空中课堂”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线上教学”的便利与高效。开播两年来,“名师空中课堂”的上线课程资源已达15000节,涵盖中小学主要学科,注册答疑教师近13万人,累计访问量超6亿人次,覆盖7000多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名师空中课堂”展现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疫情防控期间,项目组拍摄制作专题153个计300课时、遴选课程资源858课时,为“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抗疫助学课程综合点播量超过4.07亿次。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名师空中课堂”推出的“新课程·新高考”专题讲座广受好评。其中,《关注数学本质提升核心素养》专题讲座在开播第一天就获得1239.4万人次点击量。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服务也在不断加强。2019年,《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弥补了江苏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的法律空白。许多地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2020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纳入中小学幼儿园的职责范畴,为家校合作进一步“提档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

“‘十三五’已圆满收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加强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发展素质教育和适合的教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奋力谱写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作者 潘玉娇)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