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发现课堂改革样本

一所乡村中学的课改答卷

作者:王晓伦 发布时间:2019.12.20
中国教师报

昌图县七家子中学作为辽宁省首批课改示范校,近年来在课堂改革方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地处偏远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较差的七家子中学取得了95%以上的学生超过全县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优异成绩。但是,七家子中学最引人关注的并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在课改方面作出的探索。

课堂上,七家子中学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充分互动交流,大胆展示质疑,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判断、选择,学生的组织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10年前,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我归纳了其中最突出的三点:一是全镇上下只重视有多少学生考上了示范性高中,而对于有多少学困生被边缘化却无人问津。二是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主角,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足,尤其是无法满足学困生的需求。三是学校管理低效,无暇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因此,我们启动课改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切入去寻求突破的。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激发

只有管理完成了变革,教学改革才可能顺利启航。七家子中学先后建立了学科组和年级组验评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反思分享交流会制度、评先选优制度、领导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称晋级制度、教研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

在我看来,管理不是一味控制,而是激发与促进。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更新观念,组建具有敬业精神和协同能力的学习型领导团队,合理放权赋能,转变工作作风。我认为,工作作风比工作方法更重要。在领导班子里,我一直倡导大家凝心聚力,锁定目标,相互协同。在推进课改这件事上,让所有班子成员明白“领导不是工作的推进者就是工作的阻碍者”,让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施展管理智慧的空间。

其次改革学校组织架构,成立验评组、学科组、年级组等,深度赋能。由于各组织间人员交叉密度大,更有利于沟通交流,避免了各自为战的“深井病”。验评组每天转课和验评对各学科组和年级组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汇总,最后的结果要纳入教师考核分,影响教师的评先选优、职称晋级和聘任。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聘任一次,形成了“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我们的运行思路是,校长聘班子,班子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教师,聘任工作借助每学年初教师分工意向书开展。

最后坚持召开“日反思会”,让反思、复盘更好地优化工作。我们每天召开全体领导、教师参加的反思分享交流会,对前一天的各项工作进行反馈点评,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分享学习、工作的感悟以及收获和困惑,再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研讨、反思和安排本部门下一步工作。

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学习提升。我曾专程赴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5次,全校教师也分批到该校跟班学习,还先后3次请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来我校指导。最近几年,我带领教师们一起研读了《课程标准》《如何学习》《翻转式学习》《刻意练习》《认知天性》等书籍,让教师们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我们的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找到存在感,因此现在几乎没有学生打架的事件发生,政教处管理学生纪律的职能几乎用不到,所以就改成学生成长中心。

学习不是接受,而是创造

学习不是接受,而是创造。遗憾的是,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太多,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太少。

七家子中学的课堂追求全员参与,保障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最大限度地还时间和空间给全体学生;强调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上只是解决自己没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一个人就可以将马拉到水边,但十个人也不能强迫它饮水”,所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团队合作学习是七家子中学课堂的又一大特质。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不同的学习伙伴可以交流、合作、辩论补充,可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强化主动学习与输出式学习,弱化被动学习与输入式学习,使学习更有效。学生能自主独立学会的,教师不干涉。学习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输出式学习更容易在大脑中形成深刻记忆。输出是更好的输入,输出是一种创造式学习。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口头输出、笔头输出、教授他人等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加深记忆,全员脱稿笔头展示既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输出,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同时,我们强调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口头、笔头或表演以脱稿的方式展示出来。只有脱稿,学生才容易动脑思考;只有脱稿,学生才能从大脑中提取知识信息,而提取信息的过程是在大脑皮层中加深记忆的过程。只有脱稿,学生受到的锻炼才是更有效的。我们将“学习金字塔理论”“输出式学习理论”等灵活应用起来,绘制了一个关于主动学习、被动学习、输入式学习、输出式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发教师思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当学习时出现错误,错误便是最大的学习资源。课堂上,学生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课堂上没有错误或错误极少,那么这节课就没有必要上了,所以有错误产生才是现实,出错后知错,知错后改错,改错后才有利于进步和成长,最终的改错必须由出错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印象才深刻。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对学”,强化对子作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人人过关,需要对子、科代表团队共同参与完成;重视学科教师组建本学科科代表团队共同组织开展学科课堂教学,力量大,效果佳。发挥好“对子”作用,使教学关注到全员。一名教师面对数十名学生解决个性问题分身乏术。有些学生又羞于问教师问题,尤其是学困生,但如果让学困生去问同学会减少许多障碍,于是学生结对子,加之对子之间是捆绑在一起进行评价的,切实使这个班级教学中最小的组织单位发挥作用,精准帮扶学困生成为现实。

《如何学习》《认知天性》两本书都提到,知识从大脑的提取过程中,在大脑皮层留下的印记最深刻,如同让学生及时给自己学习的知识打一个记忆的结。所谓“学习闭环”是指从学生独立预习到交流解惑,再到知识的应用输出(提取)反馈,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烙印的过程。比如预习、展示、反馈,这是一个闭环;学生课中或课尾对所学知识进行脱稿的口头或书面总结,也是一个闭环。总之,不仅要有听讲、阅读等知识的输入环节,更要有对所学知识内化后立即应用或闭卷测试等输出的过程。

如今,我们的课堂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只讲共性难点部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若干次小组发言机会,都有若干次到黑板前书写的机会,展示交流、评价质疑、补充纠错、辩论生成、团队PK,课堂已然呈现出一幅知识的超市、生命狂欢的景象。

课改不是盲动,而是聚焦

课改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锁定一个领域持续地做。所以,有人说课改难在观念、贵在行动、赢在坚持。我们这些年聚焦做好一件事情,即关注、关怀、关爱学困生。

在小组学习中,我们遵循管理学规律,控制有效管理幅度。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领导的直接管理下属人数在7个左右。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直接管理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是违背管理规律的,不可能全程有效关注到所有学生,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最终沦落为学困生是一种必然。这里有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存在,许多学困生往往是学校和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下亲手创造出来的。而实施小组教学,每个小组五六个学生,设置组长或再设置副组长管理小组内4名左右同学,组内同学再结成对子,教师的关注单位由原来的几十个学生个体变为八九个学习小组,如此组织管理幅度合理,适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检查、指导和激励。

我们还进行了阶段性变换评价方式,注重对小组的评价,激发组间竞争进而促进组内合作,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并达标。由于评价对象为小组,组内原有学困生又是评价的着重观察点,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投入度、学会程度自然广受关注。于是,学困生自身的紧迫感提升,组内非学困学生对学困学生的帮扶也成为为小组争光的自觉自发行为。如此一来,学困生就被连拉带拽地吸纳到学习氛围之中,学困生在班级有了存在感,长此以往学困生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逐渐提高了。

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吃透教材,将学科知识总结归纳出若干知识要点,发挥学生自育自管作用,采取对子互考、科代表检查、教师抽测及“报到站”等活动,力争促成每一个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的掌握、运用程度达标。

课堂上,每个小组都设学科科代表,并组成科代表团队,配合学科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工作。单个人再优秀也很难比过一个团队,让学科组长自己负责设计、培训、巡视、指导、督察即可,教师腾出精力总览全局,这样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到位,而且效率高、效果好。

教师还要设计与实施分时段分学科分层次预习任务,将预习做实做透,为新授课教学做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天早自习时间设置为早预习时间,由学科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出预习任务,提前一天交给科代表,班级内部整合各科预习任务于放学后或第二天早晨上学前写在教室黑板上,供全班学生早预习使用。由于早晨时间有限,具体分配到各科的时长是相对固定的,又由于学生有层次差别,预习任务也需要适当分层设置。该预习活动过程强调独学、对学、群体讨论顺次统一进行,场面热烈且有序。如此充分预习,为上课高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十年课改之路,虽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收获更多的是喜悦与幸福,尤其是在一批又一批可能会沦为学困生的学生在学习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时候。因为今天的学困生容易成为明天的“贫困户”,所以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作者系辽宁省昌图县七家子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18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