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以青春担当镌刻最美“逆行”画像

——武汉大学青年抗疫的生动实践
作者:通讯员 肖珊 发布时间:2020.05.04
中国教育报
以青春担当镌刻最美“逆行”画像

社会学院2017级本科生苏嘉烨在线辅导武汉市第三医院医务人员子女。本文作者 供图

4月24日,随着最后一位重症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湖北省及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实现清零。从冬到春,医务人员在战疫一线日夜鏖战,而恪守“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信念的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朝气蓬勃的抗疫篇章。

疫情发生后,武汉大学的青年志愿者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冲锋陷阵,发挥自身医疗学识帮助患者;守望相助,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他们勇于担当,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武汉这座城。

    一线战疫:走出最美“逆行”

“自愿支援一线,风险个人承担!”“我们既是‘准医生’,更是共产党员,此时此刻义不容辞。”武汉大学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医学研究生”,疫情发生后,他们立即向学院“请战”,跟随导师和前辈义无反顾冲向一线。

“第一次穿防护服时有点儿无所适从,在前辈的指导下,慢慢上手了。”赵东是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呼吸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疫情期间,与导师胡克教授一起奋战在重症隔离病区。

胡克是新冠肺炎湖北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武大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主任,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战疫第一线,每天进“红区”问诊救治。赵东的工作主要是跟着胡克查房询问病情,给一线医生打下手,帮助护士做力所能及的活儿。

站在距离病人最近的一线治病救人,赵东说:“选择做医务志愿者,也是一种传承。老师把当年抗击非典战斗中学到的宝贵经验教给我们,我们接过了老师的接力棒。”

成人病房里硝烟弥漫,每一秒都在上演生死时速,儿科病房则平定许多。小患者们大多是轻症,由于年纪小,除了救治以外,他们还需要呵护陪伴。武大临床学院儿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与老师们一起,日夜守护在患儿身边。

那些被迫离开一线岗位的准医生们,以其他方式继续战疫。2019级医学硕士生范洲在医院科室轮转时,他的上级医师感染新冠肺炎,范洲虽然CT检测无恙,但出于安全考虑,医院不允许他和同学们再回一线。

于是,范洲和同伴们成为志愿者,帮助医院整理社会捐赠物资,“我们不想成为被保护者。作为医学生,虽然不能战斗在抗疫一线,但我们也可以发挥一份力量”。

一天深夜,爱心人士送来一个蛋糕。大家围在一起齐唱国歌,盈盈烛火照亮一张张戴着口罩的脸,烛光中,范洲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成为用生命护卫人民健康的白衣勇士。

    爱心战疫:成为暖心家教

近日,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上,23岁的武大研究生王琇琨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她开展志愿服务、参与抗疫的故事,面向全球直播。

王琇琨是武汉大学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疫情暴发以来,王琇琨和同伴们开始思考:我们能为战疫做点儿什么?

他们看到,许多医务人员奔赴前线以后,最挂心的是孩子在家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于是决定为他们分忧。2月11日晚,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出了“为武汉大学医务人员子女进行网上教学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倡议书,迅速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截至4月23日,武汉大学从全校近3000名报名者中遴选1549人组成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志愿服务队,将这些志愿者分成641个志愿小组,为来自武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等100多家医院和全国支援湖北的641名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服务。

志愿者们为了更好地做好辅导,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他们根据辅导对象制订“一人一计划”,每天22点前,小组负责人在群里汇报当日的教学情况以及第二天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

初二学生昊宇将考入武汉大学设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提高课程效率,志愿者赵广超在学校网课的基础上提前给他进行新课的讲解、练习,让昊宇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医务人员深夜的回复亲切暖心,他们的感谢让我很感动。”王琇琨发现,深夜两点左右是家长们回复消息的高峰时段,因为医生们一直工作到这个时间才换班。为了及时回复医务人员问题,她经常工作到深夜。

“疫情结束服务不会结束,服务队计划继续与有意愿的家庭结对,做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朋辈教育,同时也计划组织夏令营、参观武大等活动。”志愿行动发起者、2017级博士生陈曾说。

    以智战疫:发挥专业效能

“我能用我的专业做点儿什么?”面对疫情,许多武大学子在心底问自己,并将思索付诸行动。

春节期间,疫情严峻。武大测绘学院研究生吴冲在回贵州老家探亲的路上,手机上的确诊数字几乎几分钟刷新一次。他心里想:一定要为大家做点儿什么。走到老家村口,几名防疫人员正在给过路人员检查体温并登记。他们用纸和笔统计信息的“原始”方法引起了吴冲的注意,经交流得知,这些纸质表格他们下班后还要花上近2个小时整理成电子版、录入数据库,效率实在不高。

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时冒了出来:“我能不能为他们设计一个用手机就能录入信息的系统呢?”

说干就干,吴冲废寝忘食,用3天时间完成了一套疫情防控与病情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排查、每日上报、地图展示、人员车辆登记、药品销售登记等实用功能,同时在疫情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分析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技术手段。该系统在贵州省凯里市、三穗县、岑巩县三地试点应用,满足政府“外防增量输入、内防存量扩散”的疫情防控需要。

“能在课堂之外触摸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特长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出一份力,我想,这是我从校园走向社会最扎实的一次实践。”吴冲说。接下来,他将着手把这个系统升级成应急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的应急信息化水平。

像吴冲一样,武大研究生们时刻关注疫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服务。

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李辽等18位研究生加班加点,秉承“比疫情传播快一点儿,就是胜利”的信念,搭建起捐赠人与受捐医院直接沟通的桥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防护物资信息交流平台”,使捐赠方和受赠方信息完全公开透明,且能实现捐受双方意愿线上精准对接,一经上线就受到广泛关注。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在李德仁院士的指导下,用航天遥感手段见证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进程,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展科学研究。

从战疫阵地到大后方,武汉大学的青年学生们勇于担当,以战士之姿拼搏奋斗,书写了不负时代的青春故事。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4日第8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