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观察>正文

英国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期望过高?

www.jyb.cn 2017年02月17日    来源:文汇报

  谈到英国的高等教育,首先得提及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的著名论断:“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从遗传的角度看,英国的大学素有固执保守的一面,而英国的高等教育长期深受传统大学的影响,体现出独特的英伦风采:崇尚自由教育、绅士教育,忽视科技教育及轻视工程教育。如此这般,显然与密切联系商界的创业教育“风牛马不相及”。不过,从环境适应的角度看,英国的大学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英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分槽喂养”的双轨制,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冲击下向着多元化发展。

  在创新创业教育席卷全球的今天,英国高等教育更是深陷其中。

  英国政府推行创业教育不遗余力

  英国政府大力推行创业教育既是欧盟整个政策框架下的反映,也是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两种力量共同驱使的必然结果。

  在面临发展迟缓、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欧盟反思欧洲社会现状,认为欧洲的竞争力、创新以及经济增长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大批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领导者,要在欧洲培育创新文化,首先需要推进创业教育。欧盟创新驱动发展的两个核心战略,“里斯本战略”以及“欧洲2020战略”,都在相关政策文本中多次出现了创造、创新与创业的表述,且一以贯之地强调教育对创新的驱动作用,尤其特别呼吁采取种种措施以促进创业教育。

  与欧盟创新创业政策相类似,英国相关的政策文本表述中都高度阐明了英国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的相关性,并特别强调了创业教育的作用。英国上议院指出,创业对于提高就业率、经济增长与竞争力都具有显著贡献。创业教育在培育创业文化、发展创业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政策环境中,历届政府都重视创业教育,无不强调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创业教育政策具有延续性。英国工党执政期间的创业与创业教育表现突出。工党号称要让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具创业性的经济,并让每个人都具有创业的雄心。为了实现目标,工党采取了两项卓有成效的措施:形成创业人才辈出的创业文化;发展创业知识与技能。而这两个措施,都与创业教育直接相关。

  为此,英国政府推行创业教育不遗余力。2008年,继英国工党出台一系列促进创业与创业教育政策,英国工商企业规制改革部签发了第一个“全球创业周”,并承诺再投入3000万英镑以全面启动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企业无缝对接之旅”。2012年,尽管执政党派已经更迭,但仍继续加大对创业的投入,引入了面向18岁至24岁青年人的8000万“启动贷款”计划,以扶持青年人创业。

  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焦点

  随着创业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的作用备受英国各界关注,并形成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其中,具有权威与影响性的措施就包括:科学与创业中心、剑桥———麻省启动计划、高等教育创新基金、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属下的学科中心、教学卓越中心、创业视点;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青年创业计划,等等。

  英国政府特别加大了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创业教育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业教育。这些政策具体而细致,既有号召大学开设更广泛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有针对具体学科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呼吁促进科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创新创业等。

  与此同时,通过“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等,英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以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建立大学卓越中心,英国政府就投入了2500万英镑,旨在通过大学里的尖端科技项目激发高科技公司的形成。

  英国高等教育面临不可承受之重

  对创业的热衷以及对创业教育的大力投入,使得英国政府对创业教育寄予厚望,让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1.目标过高。在英国政府的政策框架中,创业被理解为直接创办新公司或者是让已有的公司存活与发展壮大。创业被视为创意的商业化、提高生产力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手段。相应地,14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人被视为最具创业潜力的群体。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促使这些青年人释放自己的创业潜能。其结果是,对创业教育赋予太高的期望。这在政策文本中多有表述,譬如,“要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机制”,“创业教育能够增强创新以及经济增长”,“创业教育能够增强创造力和促进个人发展”,“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创业人才,而且能够发展未来的领导者与创新者。这些未来的领导者与创新者不仅能够创造新的岗位和社会价值,而且能够带领他人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总之,诸多过于乐观与成就导向的表述被用于创业教育的阐释中,而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

  2.范围太广。英国政府及相关推动创业的机构秉持这样的理念: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未来的职业取向如何,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从而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创业文化。因为对创业教育产出有太多期待,导致许多创业教育课程是硬性插入(insert)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而不是整合 (integrate) 成系统的课程体系。随着创业教育重要性的逐步提高,创业和商业开始大量进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内,这些课程不仅仅是在商学专业里设置,而且也出现在其他专业课程设置中。据统计,英国有45%的大学开设了创业和商业方面的课程。

  3.方法太难。为了让高等教育领域的创业教育卓有成效,相关政策制定者注意到了创业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行创业教育应有的方法,主要包括交互式学习以及以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法,伴之以仿真游戏以及创业计划大赛。此外,还大力引荐实践项目与实践活动、针对问题的学习以及在做中学的方法。问题是,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会渴望成为企业家,有的学生只不过是比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所吸引,还有的学生是想成为个体经营者,实现财务自由,更有一些学生对创业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完全排斥创业教育。

  警惕过度创业教育对高校师生的负面影响

  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创业教育热,研究者指出,英国创业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期望过高,从而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对创业教育的种

  种要求缺乏对高校师生的现实考虑与关怀。

  从教师角度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首先,高校教师大多处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大班上课、课堂固定。这种模式显然有碍于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其次,高校教师创业教育资源有限,创业教育教学缺乏支撑条件。再次,现有的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与创业教育教学相悖。当然,最不幸的是,上述种种都格外增加了高校教师的负担。

  从学生角度看,如果对创业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缺乏深层次原理性的研究,创业教育就会简化成为学习步骤和按部就班性的活动。那么,借用斯金纳的著名实验而言,这无疑是在“教鸽子跳舞”,即只是教会了鸽子一系列跳舞需要的技能,但鸽子并不懂得成为舞者的意义。套用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是习得了一些创业的技能,却并不明白成为创业者或企业家的重要意义。

  (作者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罗彦琳}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创新创业教育切不可简单化12-26
  • 高职创业教育“温州模式”11-14
  • 创业教育没有围墙10-1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到底要教什么?10-15
  • 欧洲学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10-14
  • 贺州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转型发展09-08
  • 山东高校2016年遴选3000名创新创业教育导师06-29
  •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低龄化现象透视06-15
  • 怎能以创业比赛替代创业教育06-10
  • 欧洲创业教育多途径“融资”06-10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