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人物>正文

独家专访——我不让体制迫使我教孩子谎言

www.jyb.cn 2009年11月04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雷夫·艾斯奎斯 

  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198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从教20余年,获奖无数,包括1992年迪士尼全国年度教师称号、1997年《父母》杂志年度教师奖、奥普拉·温弗瑞的“生命诚可贵奖”、“总统国家艺术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OBE)。他把奖金捐给了学校和学生,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雷夫·艾斯奎斯被《华盛顿邮报》资深教育观察家杰伊·马修誉为“美国最好的教师”、“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是《中国教师报》2007年“海外”版获奖专栏“走近美国当代名师”重点介绍的美国名师之一(收录于《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你是天生的教师吗? 

  雷夫·艾斯奎斯:我不这么认为。我父母原以为我会做一名律师。但我确实认为,一些人具备有助于他们做教师的天赋。我的领导能力似乎总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我13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夏令营里打工挣钱。我喜欢上了学校里的一个女孩,我需要钱去约会。即便在那个时候,我似乎就显示出了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尽管我不认为好老师是“天生的”,但确实有的人具备跟孩子打交道的更多天赋,就像有的人天生比别人具备更多的运动或艺术才能一样。

  中国教师报:你对教学持有强烈的信念吗?如果有,是什么?面对着教育的严酷现实,你是否怀疑过自己? 

  雷夫·艾斯奎斯: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失败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有很多夜晚我都无法入睡,为自己无法抵达某个孩子的内心而气恼。教育是严酷的。我力图教会我的孩子在一个时常不光彩的社会做一个体面的人,我力图说服我的孩子在一个时常险恶的社会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关于教学的两大信念是:

  第一,要想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必须做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而非说教。我希望我的学生对人友好,学习勤奋,这意味着我必须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友好、最勤奋的人。

  第二,我们必须要有耐心。人们巴不得孩子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无所不知!学习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我不赶时间。我不在乎每周末的考试。我更操心什么是我能给予一个孩子,十年后他能在生活中用得着的。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位小学教师,你看上去是一位全才。你认为所有小学教师都应该具备你这样的能力吗?一位新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像你这样的教师?

  雷夫·艾斯奎斯:我不是全才。而且我“从来”不希望有教师像我这样。一个教师需要做他自己。我确实认为年轻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观摩优秀教师。在美国,教师往往孤军奋战,各自为政。我非常希望新教师能够找到对他们关爱有加,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导师。但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应该企图像我一样。我非常普通。他们需要真心对自己。

  中国教师报:你认为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像你这样付出吗——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给予了孩子?如果不是,你是否认为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应该存在着一个责任的边界?

  雷夫·艾斯奎斯:教师“不”应该像我这样付出。我的第二本书之所以命名为“方法与疯狂”,恰恰是因为有优秀的教师根本不必像我这样疯狂。不过“方法”部分对每个人都是有用的。“疯狂”部分是给那些打算比大多数老师付出更多的极端分子看的。

  也有老师因为家里孩子太小,不能像我这样付出这么多的时间,但却做得极为出色。这并不妨碍他们做非常好的老师。我只希望教师们能够对工作尽心尽责。在美国,很遗憾,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满不在乎。他们坐在那里,看报纸,上网,听任他们的学生失控。这是不可接受的。但我肯定不认为所有教师都应该像我这样付出。

  中国教师报:你在时间管理方面如何处理好学生与家庭的平衡?

  雷夫·艾斯奎斯:家庭是首位的。人们经常询问我的家庭情况,似乎感觉我从来都不见他们。我没有写他们,是因为他们跟我的书没有关系。我有一个美丽的妻子,4个孩子,我们非常亲密。我的大儿子是一名教师,大女儿是医生,小女儿是律师,小儿子是一个电脑程序员。因为我不看电视,我能给我的家人很多时间。我回家是回到他们身边,而不是回到电视屏幕前。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杨楠}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