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时讯>正文

刘延东在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发表演讲(全文)

www.jyb.cn 2015年05月26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达卡5月25日电  25日,正在对孟加拉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发表题为《深化人文交流 锻造金色友谊》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阿列芬·西迪克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舒抛稍嘎勒!

  很高兴在美丽的五月到访孟加拉国。这是我第一次访问贵国,但我对这片热土并不陌生,这里孕育出了泰戈尔和伊斯拉姆等伟大诗人。来到达卡大学,感受到浓厚的求知氛围和蓬勃的青春朝气。贵校作为孟加拉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9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如孟加拉国国父穆吉布·拉赫曼、著名物理学家纳特·玻色、著名诗人布特代沃·巴苏等等。

  贵校是中孟友好的先行者推动者。早在1956年和1965年,中国的宋庆龄副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贵校,被授予名誉法学博士。贵校较早开设了汉语专业,今年2月又建立了孟加拉国首个中国研究中心。借此机会,我向贵校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师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中孟友好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问候!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中孟建交40周年。40年来,两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拓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协调,经受了风雨考验,走过了不平凡历程。2010年,两国关系提升至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的更高水平。如今,中国是孟加拉国最大贸易伙伴,孟加拉国是中国在南亚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125亿美元。2014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与到访的哈米德总统、哈西娜总理,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达成一系列共识,为中孟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孟友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2000多年前,两国人民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往来、人文交流络绎不绝。中国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先后到孟加拉和次大陆取经访学,孟加拉大德阿底峡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传播佛教。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船队至少两次到达孟加拉。孟加拉国王曾赠给中国永乐皇帝一匹东非长颈鹿,被中国人称为瑞兽“麒麟”载于史册流传至今。

  中孟历来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都曾饱受战争的苦痛,都曾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懈努力,并最终赢得了伟大胜利,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国主张“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孟加拉国国父拉赫曼先生曾说,“友及天下,不树一敌”。两国建交以来,人文交流不断深化。1979年,中孟签署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05年北京与达卡开通直达航班。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中孟水稻联合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今年两国联合考古取得重大发现。人文交流为中孟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有一个故事在两国人民之间传颂。2010年,中国政府派出的“和平方舟”号专业医院船在吉大港停靠时,救治了一位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父母为新生儿起名“中国”。3年后,当“和平方舟”号再次到访时,这个小女孩告诉大家,“我是中国的孩子”。中国白衣天使不仅挽救了一对孟加拉国母女的宝贵生命,更演绎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守望相助的动人篇章。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但追求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近代中国有100多年处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66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1978年相比,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倍,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03倍,6亿多人摆脱贫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以后,按联合国标准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要使13亿人进入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需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为此,中国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我们继续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推动经济在中高速增长中迈向中高端水平;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释放市场潜能和发展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文明建设;我们将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卫生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发展成果惠及人人;我们将更加注重法治建设,完善国家法治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中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随着改革全面深化,中国发展的脚步不仅不会停止,反而会走得更稳更坚实。

  我们将毫不动摇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促合作、谋共赢,中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得到了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交响乐,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将使众多国家受益受惠。

  我们高兴地看到,孟加拉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6%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孟加拉国人民正在为到2021年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2041年成为发达国家而奋斗。中孟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中方重视与孟加拉国及南亚各国的合作,愿加强双方高层交往,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以建交40周年为契机,建设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孟方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就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愿与孟方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越来越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中孟两国都是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大国,都肩负着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致力于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追求着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中国梦与金色孟加拉的梦想相通相融、交相辉映,将成为两国人文交流最广阔、最壮美的前景。

  ——我们应以历史为源,让中孟友好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事实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变幻,中孟两国之间只有友谊、信任、合作。我们应珍视、巩固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借鉴。中华民族和孟加拉民族都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双方应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宝藏,重视人才联合培养和语言教学研究,开展文学经典互译,加强高校与智库合作交流,促进两大古老文明在互学互鉴中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应以合作为基,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合作才能共赢。两国应从战略和长远角度,扩大人文交流覆盖面,创新务实合作机制,推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媒体、体育、旅游、地方等领域合作向纵深拓展,为双方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中方愿继续向孟加拉国提供来华培训机会和政府奖学金名额,扩大中孟两国青年交往的规模和范围。当前,双方尤其要抓住“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走廊建设机遇,在你来我往中寻找发展战略的契合点,在互利共赢中开辟务实合作的新空间,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我们应以人民为本,推动中孟友好薪火相传。人民的相知相亲是两国友好的源头活水。现在,中孟两国人民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携手前行的“共同心愿”日益强烈。双方应把人文交流延伸到广袤乡村和城镇社区,拓展学校、企业、社团参与的更大空间,让两国民众共创共享人文交流的成果,成为中孟友好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教育是人文交流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愿同孟加拉国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在此,我宣布三个好消息:一是未来三年,向孟加拉国增加提供1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二是代表中国政府,向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赠送价值100万人民币的教学设备;三是代表孔子学院总部,邀请100名孟加拉国大学生来华参加今年暑期的“汉语桥”夏令营,你们将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中孟友好的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最后,我想用一个孟加拉国在华留学生的故事结束今天的演讲。2002年,孟加拉国青年加力布到中国武汉理工大学留学。他在勤奋学习的同时,志愿到武汉协和医院当义工,悉心照顾身患白血病的儿童,还用自己不多的生活费和奖学金资助他们,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哥哥”。他还在中国除夕之夜,跳入刺骨的湖水救起一位落水的女学生。加力布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中国民众的心,他被武汉市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五四奖章”,并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成为无数青年的榜样。正是有了像加力布这样的友好使者,两国人民的心才贴得更近,中孟友谊才会像《金色的孟加拉》中所唱的:“清香扑鼻,使我心醉,使我神迷。”

  陀诺巴德!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彭林:人,何以为人11-18
  • 2016“帅歌家居”杯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开赛05-28
  • 不要以为“经师”是好做的01-02
  •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10-16
  • 上海师大举行中韩日军“慰安妇”受害者演讲会09-22
  • 刘延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发表演讲09-17
  • 刘延东出席第二届中美大学校长论坛并发表演讲06-23
  • 为什么要批驳“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种论调06-06
  • 刘延东在印度尼西亚大学发表演讲05-28
  • 安南在北大发表《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秩序》演讲04-23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