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时讯>正文

尼泊尔学校在震后废墟上重新开学

www.jyb.cn 2015年06月02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加德满都6月1日电(记者周盛平)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儿童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尼泊尔的孩子们也迎来了“4·25”大地震后重新开学的第二天。

  8岁的索南·塔芒的家乡位于尼泊尔北部,距离首都加德满都约130公里。大地震毁坏了他的家和他父母经营的客栈,还有当地唯一的一所小学。

  这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只好跟随父母辗转来到首都,在斯瓦扬布纳特寺附近搭起帐篷。和他们一同背井离乡的有将近500人,其中16岁以下的约180人。

  “我感到很无聊,每天只能跟小朋友们一起在帐篷里玩耍,我想回村里,我想回去上学。”索南的愿望是那么的平常,可实现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4·25”大地震及之后的强余震,使得尼泊尔全国75个县中的14个遭受重创,两百万学生暂时失学。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尼泊尔共有3.2万间教室被毁,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大城市在内的加德满都谷地也属于重灾区。

  “地震以后,学生在校外等待的时间越长,辍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复课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开始。但考虑到很多教学楼已成危楼,目前迫切需要建立起更多的临时学习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尼泊尔代表穗积智生告诉记者。

  由于余震还在发生,加德满都谷地近2000所中小学在5月31日开学后,不允许任何室内的教学活动,所有师生都待在户外或在帐篷搭建的临时学习中心里,做一些娱乐或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开放的时间也很短,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

  在记者造访的一所学校里,1990年建成的教学楼已经完全倒塌,但沉寂了一个多月的校园又热闹起来。学生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有的在校园里相互追逐,有的在打乒乓球、羽毛球,还有的学生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聊天。

  大部分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而一同前来的家长却显得忧心忡忡。他们缠着老师,询问学校下一步的打算,是原地重建还是选址另建?校长梅格拉杰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无奈地说,“我们在等上级的安排。”

  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家长没有把孩子送到学校。这所学校只有200名学生来上学,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据加德满都教育部门统计,开学第一天的出勤率不到40%。

  除了担心安全以外,另外一个因素是场地不够。在加德满都谷地,按一个中心能容纳40名学生计算,需要建立至少500个临时学习中心,迄今只建立起100个中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尼泊尔全国需要建立4668个临时学习中心,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同时需要培训近2万名心理辅导老师,以帮助受到创伤的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六一我们就要快乐06-05
  • 北大附小各校区孩子们举行联合文艺会演庆"六一"06-03
  • “用艺术交朋友”庆六一艺术联谊会举行06-03
  • 孩子需要有价值的“六一”节礼物06-02
  • 中国儿基会“六一”为6万孤儿赠送大病公益保险06-02
  • “天生就是小画家”5周年庆典画展开展06-02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六一义卖活动06-02
  • 儿童节少点领导观摩06-02
  • 各地少先队组织开展主题队日活动欢度“六一”06-01
  • 李源潮:用真善美的文化艺术丰富少年儿童精神世界06-01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