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时讯>正文

袒护“问题教授”,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声誉受损

www.jyb.cn 2016年02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袒护“问题教授”,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声誉受损

造假丑闻让瑞典学术研究蒙羞

  近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执行院长安德斯·哈姆斯腾相继辞职。这也意味着,一桩学术不端引起的医疗丑闻正使瑞典的学术研究乃至诺贝尔奖蒙羞。

  医疗丑闻的主角是意大利人保罗·马基亚里尼,他在2008年完成了世界上首例组织工程气管移植手术。2010年,在乌尔班·伦达尔和其他一些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的大力举荐下,马基亚里尼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期限五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成立于1810年,由该院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负责评审颁布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1年,马基亚里尼再度“出手”,进行了全球第一例人造气管移植手术。

  两个世界首例手术和多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让马基亚里尼声名大噪,被称为可再生医学界的先锋和领军人物。他也接连开展了多起类似手术。但2014年,马基亚里尼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些同事纷纷揭露,他在专业期刊上的论文造假。事实上,近年来接受手术的8名患者,6名已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剩下的长期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马基亚里尼对质疑矢口否认,去年8月,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布调查结果,认定马基亚里尼不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并决定续聘马基亚里尼为“高级研究员”。

  今年1月,瑞典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关于马基亚里尼临床试验结果的纪录片。纪录片显示,马基亚里尼使用欺骗手段诱使患者接受气管移植手术;人造气管未对动物进行实验就应用于病人,导致并发症严重;当初对马基亚里尼实验提出质疑的四名医生,遭到了院方不公正对待;尽管一再收到内幕线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却没有认真进行调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执行院长安德斯·哈姆斯腾不仅低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而且有转移视线、推脱责任的嫌疑。

  在密集的舆论压力下,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得不决定中止同马基亚里尼的合同,重启对马基亚里尼事件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在马基亚里尼被聘用的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去年的调查是否公正进行?续聘马基亚里尼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为示公允,调查由全国性的瑞典中央伦理评估委员会负责。

  然而丑闻已经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及瑞典学术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科学》杂志网站认为,科学界普遍担心瑞典的科研成果,以及研究机构自身是否有能力维护学术伦理。瑞典皇家科学院承认,在马基亚里尼的气管移植手术事件中,存在很多缺陷和不道德行为,从而使整个瑞典的医学研究公信力受质疑。瑞典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部长表示,他担心该事件将伤害民众“对瑞典政府的信任,对瑞典作为一个学术领先国家的信任,以及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信任”。(本报柏林2月23日电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最新新闻
  • 做好保育是幼师第一要务
  • 小板凳用处多
  • 利用图谱巧学儿歌
  • 观察记录背后有门道
  • 依托园本管理实现幼师专业突围
  • 心有大我 砥砺前行
  • 心有大我 砥砺前行
  • 让孩子爱上书、阅读和图书馆的十本绘本
  • 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 北京顺义区裕龙小学举办阅读嘉年华
  • 整改让校园足球更健康
  •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 课程魔术棒点“弱”成“优”
  • 传统文化进山东必修地方课程研讨会举行
  • 课上做美食 品美食
  • 把握英语课标变化的根本
  • “深夜不作业”能否减负
  • 点亮学校发展的那盏明灯
  • 让校园生活多点仪式感
  • 官美华:带领农村薄弱校逆袭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谈“诺贝尔哥”不能不讲思维文明02-23
  • 谁在冒名“煲鸡汤”12-31
  • 沈阳农大教授陈启军应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活动11-24
  • 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11-11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眼中的中国文学10-28
  • 屠呦呦获诺奖 折射国内科研哪些问题?10-23
  • 勒克莱齐奥:介入的“局外人”10-23
  • 梁好:留下每名学生的足迹10-23
  • 没事别吃“青蒿素”10-22
  • 第二个“屠呦呦”何时到来?10-19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