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时讯>正文

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西方制裁没影响到我们

www.jyb.cn 2016年02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经济困难和西方制裁没有影响到我们——走进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

  记者日前走访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下文简称“莫钢”),实际体会到,尽管俄罗斯遭遇了油价下跌、货币贬值、经济下滑的困难,但经济困难和西方制裁并没有给包括高校在内的俄罗斯各行各业带来西方媒体渲染的所谓“灭顶之灾”。

  “莫钢”院长切尔尼科娃告诉记者,经济严寒并没有影响俄高等学府的生存和发展。“莫钢”的教学和科研活力正在快速上升,一批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受到欧美国家、本校和俄其他院校师生的青睐。作为俄罗斯材料学、冶金学、纳米学科等领域的重点科研机构和俄国家重点研究型技术大学,“莫钢”仍然与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保持着紧密的科研和教学合作关系,“俄暂时遇到的经济困难并没有影响我们各个实验室和科研中心的工作。一批俄本土及国外的知名实验室、科技集团仍然与我们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状态”。

  “莫钢”负责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费罗诺夫向记者表示:“西方的制裁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与外国学者间的联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有一间实验室的某件仪器因西方制裁无法供货,但我们很快就找到另一个生产厂家。可以说,无论是国家经济困难,还是西方经济制裁,都没有对我们实验室工作、科研规划的实施和合同的完成造成不良影响。”学院研究部主任帕诺金补充说:“与外国科研工作者和教师的联系不仅没有受阻,反而更加紧密了。我们学校的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著名科学家,他们每年两次来我们学校,给我们的学生开课,参加科研项目,过去如此,现在依然这样。”

  据切尔尼科娃院长介绍,与“莫钢”保持战略合作关系的国际企业对学院去年的科研工作给予相当高的评价,一些权威国际科研评审机构甚至认为,“莫钢”的科研能量比俄罗斯最知名的学府——莫斯科大学还要强。“莫钢”去年在国际前十知名材料学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82篇,在全俄所有大学中位居首位。学院的研究竞争力不断提高,仅在2015年就建立了“纳米与环境”“高能效材料”“低尺度功能结构”“激光超声非破坏性监控”等4个实验室。

  “莫钢”对外联络中心主任涅斯杰洛夫引导记者参观了包括新型医用材料开发在内的几个新型材料研究室。在参观过程中,那些悬挂在各研究中心及实验室外走廊墙壁上的人物图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涅斯杰洛夫介绍,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现在,“莫钢”都是培养全国金属专家的主要高等院校。苏联时期,黑色金属部部长必是“莫钢”毕业生似乎已经成了传统,“莫钢”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政治活动家。值得一提的是,“莫钢”毕业生扎韦尔亚金时任内务部副部长,曾在1945年至1953年直接领导了苏联的“核弹发展规划”,正是在他的主持下,苏联研制出了原子弹并创建了核反应堆。“现任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部长利瓦诺夫也是我校毕业生,他也是我们的前任校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另一位老校长叶柳金在苏联时期曾长期担任高等和中等教育部部长。”

  在这些诠释“莫钢”昔日荣耀的历史名人中,还有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亚历山大·阿布里科索夫。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曾多年在“莫钢”物理系执教,他与一大批“莫钢”毕业生的名字一起,作为苏联和俄罗斯院士,留在了俄罗斯科学史上。此外,“莫钢”还培养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在福布斯俄罗斯富人排行榜上,“莫钢”的毕业生连续多年不是名列第一就是名列第二。

  参观“莫钢”半日,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听到的也不仅仅是一批很有吸引力的科研计划,在那些参加各类科研课题研究的年轻科学家、博士生和本科生热情而又生动的面孔上,记者能够感受到一种献身科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报莫斯科2月27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手工创客”创意无限12-01
  • 《钱基博集》10年付梓 将推动民国学术史研究11-25
  • 行业学院:地方本科转型的突破口11-07
  • 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德清学院揭牌10-18
  • 浙江宁波:教育局公布首批试点特色学院名单10-17
  • 湖南农业大学:让自考生家长评价教育教学质量07-26
  • 清华成立人居科学院 我国建筑领域第一个智库12-1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12-01
  • 新疆农业大学成立葡萄与葡萄酒学院10-23
  • 美国芝加哥大学宣布成立全球冲突研究与决策学院10-01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