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海外学人>正文

张笑寒:在那个叫莫斯科的地方

www.jyb.cn 2015年05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月是俄罗斯最冷的时候,4月的莫斯科还下着鹅毛大雪。俄罗斯姑娘说,俄罗斯冬天很少看到太阳,可我来的时候几乎天天阳光明媚,即使下着雪、下着雨也出着太阳。

  改变从学习开始

  在俄罗斯联邦财经大学,除了日常的专业学习,我还在学习各种自己想学的东西, 这些恰恰是在国内没有条件也没有心情学的东西。我学化妆,因为作为一个女孩,拥有精致的妆容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爱护。我学摄影,因为我喜欢旅行,需要一个可以留下美丽照片的技能。我学调酒,因为我想开个小酒吧,而很多有品位的人懂得品酒。于是,我买了龙舌兰、伏特加、利口酒、红石榴糖浆,还有漂亮的不同型号的玻璃酒杯,调出了比酒吧里卖的还好喝的鸡尾酒。

  我学健身,因为我要以一个最美好的姿态回到中国。我制定了健身计划,现在已经有了马甲线和4块腹肌。现在我在俄国,将来要去法国留学,要从事国际法工作。于是我学了俄语、法语、英语,所以我做任何事的时候没有语言交流的障碍,可以一个人去意大利签证中心办复杂的申根签证,可以一个人点菜,可以坐地铁不迷失方向。我学漫画,因为我要把每一天的日记画成一张漫画记录下来。我已经画了33张画,并被中央财经大学的家长群转载。我学网易公开课,因为这里买不到中文书,而不看书的人是不会进步的。

  我从一个只会幻想、多愁善感的女孩子,变成了大家崇拜、羡慕、学习的对象。很多人来问我如何健身、如何减肥,很多人每天关注我画的漫画更新,很多人说想成为和我一样的人。

  融入带来适应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俄罗斯、乌克兰、法国、越南、中国的朋友,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我开始明白,俄罗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因为我在红场附近跑步的时候遇到了普京——离我不到1米的距离。俄罗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先进,因为他们还没有高铁动车,他们的火车还是绿皮火车。当然俄罗斯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落后,他们没有人会在乘地铁时先上后下,所有人都是那么自觉地排队。他们会为满大街的鸽子让路,他们会在地铁上给各种年龄的女士让座,他们只要在室内就不许抽烟。

  我想用半年时间做一些我原来没有时间、没有心情也没有条件做的事情。修身养性然后回去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在莫斯科,我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列个小计划,出去走走,晒晒太阳,看看自己,看看过去,看看现在,看看未来。身边的人们都在很平静地生活,没有北京那么大的压力。 再后来,我发现,我的思想、心境以及品位都变了。我想,即使我回到中国,也不会和原来一样忙碌,因为我已经有了很好的心态,我学会了如何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盲目攀比跟风。

  在异国更爱国

  我来这里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更加爱国。记得高考结束后,我说要出国留学,一个叔叔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如果离开了,就会想回家了,想回到这个小城市。那么多留学在外的同学,说的最相似的一句话就是:千万别出去留学啊。

  我开始想念中国的饭菜,学校食堂的饭菜,我想天天去吃。因为在莫斯科蔬菜水果太贵,以至于我天天喝牛奶却舍不得吃菜。这里的酱油就是盐水,这里全是奶酪黄油。我开始盼望见到中国人,因为交流可以很顺畅,可以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心绪。我喜欢中国的文化,虽然纷繁复杂,但也正是如此才让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我开始喜欢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因为这样的国家才热闹、有趣。没有人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做事的动力。

  莫斯科是我的中转站,在这里,我小憩了一下。5月要去西欧了,我会继续我的走走看看。

  在那个叫莫斯科的地方,我一个人生活,一个人闯荡,一个人想着一群人。耳边放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现在的我20岁。(张笑寒)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庄元}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俄首都莫斯科举行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07-03
  • 俄一大学现疑似炸弹消息 5000人被紧急疏散11-21
  • 莫斯科: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优质教育03-29
  • 莫斯科大学学生研修代表团的四川之行08-24
  • 莫斯科大学学生开始中国研修之旅08-19
  • 记莫斯科实验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联欢会10-02
  • 莫斯科儿童欢声笑语迎新年12-24
  • 莫斯科中小学生热爱东方文化02-27
  • 驻俄大使出席莫斯科大学新学年开学典礼并讲话09-02
  • 莫斯科东南部一所管理学院发生火灾 4人死亡10-02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