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远游必有方
www.jyb.cn 2016年11月10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女儿,什么时候能回家?爸妈想你了”。父母一句叮咛让我百感交集,在外漂泊已多时,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一本《论语》常伴左右,时时翻读,警醒自己,勿忘本源。而今日翻看,读到一则,“父母在不远游”,平平淡淡的几个字,却润湿了我的眼。 少年时代的我一向乖巧,时时跟随父母。每日我放学到家,家中便已备好美味佳肴;每逢周末假日,我们会去郊外游玩,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自在。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游子侠客们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远不及和父母共享柴米油盐酱醋茶。 直到17岁的某日,我偶然看到《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这本书,从那时起,我便一心笃定要离开故土。于是在17岁的那年夏天,与父母经历了一番讨论后,我做出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到远方求学。 在国外上大学后,我有了时间的自由支配权,于是开始一次次地背包旅行,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我感受过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也仰望过世界屋脊的巍峨雄壮。在欧洲交换的半年时间里,我独自到过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攀登过阿尔卑斯山,跨越过土耳其海峡,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世界比想象中的更加精彩。我在旅行中与不同国家的人结识,我们对酒高歌、共诉衷肠、感受到了别样的文化。同时,我也学会了尊重理解他人。 在求学归来后,父母对我说,“孩子,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走过我们未曾涉足的路,见过我们未曾见过的世界。所以你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只管前行吧!”于是,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前往南半球的“文化之都”——澳大利亚墨尔本进一步深造。早已习惯了独立生活的我如今独当一面,初到学校一个月,我便开始筹办大型活动;期间还担任了媒体驻站特约记者,奔波采访……而我的校园生活也非常精彩,我经常与中外同学聚会交流,在一次次跨文化的交谈中,碰撞思想、求同存异。 而如今,我又面临新的挑战。22岁,我开始尝试创业,成立青少年成长平台,为有和我一样想法的年轻人筑造梦想家园。 我很幸运,有尊重我的决定、支持我前往远方的父母;我也开始相信,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在家乡循规蹈矩度过十余年后,我期待不一样的生活,“远游”好似我生命的一段插曲。虽然不是主旋律,但也不可或缺。如今的我,虽然怀念家乡,思念父母,但仍旧怀揣勇气,继续上路,追逐远方的风景。我漂泊在外,但求无悔。至于插曲过后是回归主旋律还是给自己安排另外一段插曲,那便是生命未知的乐趣了。 转瞬间,我离开父母已多时,就这样在异乡悄然地长大了。每每我有佳讯,便会告知父母,他们会由衷地为我喝彩,也因我而骄傲。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路向前。而我认为,这也是父母期待看到的我的模样。虽然如今仍留学在外,我却深信:只要心系父母,不忘初心,即便前方路险,亦可挑战。 ![]() |
- 网络“抹平”了你和父母与世界的距离02-07
- 身为父母,我们为什么要很努力!01-04
- 科学养育 不做“疑病症”父母12-23
- 父母三种陪伴孩子受益一生12-23
- “刚刚好”的父母是最好的11-25
- 97%受访一线城市年轻人表示身边人买房要靠父母11-27
- 今天你不“坑娃” 将来娃才不会“坑爹”11-24
- 父母的成长也需要因材施教11-17
- 新华时评:要把为人父母当成一门大学问来做11-14
- “读写文明”时代的父母遭遇“电子文明”时代的娃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