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海外学人>正文

墨尔本的风

www.jyb.cn 2016年11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窗外又起了疾风,吹得楼下的树叶瑟瑟作响。这风起于沧海之上,掠于墨城之间,方兴未艾。我到墨尔本已有10个月,春风又绿墨城岸,然而这裹挟着几分寒意的劲风,似乎在宣示着冬天仍未走远。

  这来自大洋上的海风,已经在这片南半球的大陆上吹拂万年。而墨尔本自建城以来,从蛮荒之地到世界最宜居城市,它也在印度洋海风的伴随中,成长了愈180年。听着窗外的风声,我在揣测墨城经历过怎样的风?

  18世纪前的风,也许是异常凛冽的,“北风如利剑,布絮不蔽身”。以致于最初的欧洲探险家登陆这片土地时,初见茹毛饮血的土著,认为他们与野兽并无二致。于是这块大陆被贴上了“不毛之地”的标签。

  海风吹到了18世纪,似乎不再如之前利剑般刺骨。“长风破浪会有时”,探险家带着钢铁、枪炮,带着细菌,裹挟着西方的风而来,征服了土著。这片西方世界眼中的蛮荒之地,成了最适合囚徒的发配地。囚徒们远渡重洋,知道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回归故土,反倒踏实下来。他们开始耕耘手中的土地,祈祷风调雨顺。

  海风又吹了半个多世纪,“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居民在这片土地上艰难地维持生计。1835年的墨尔本仅有177人,而这藏风聚水之地实际上蕴含着大自然的极大恩赐。19世纪中叶,一个工人轻松挖到了当时价值1800英镑的黄金。随后类似的消息层出不穷。于是,再强的风也阻挡不了淘金者从世界各地蜂拥来到这座“新金山”。我游览过墨尔本百公里外的巴拉瑞特金山旧址,如今的金山早已被掏空,唯留下一些室内陈设,记录着当年如火如荼的风潮。

  当年淘金热潮下,墨城的风应当是和煦的,“斜风细雨不须归”,开放式地迎接着熙熙攘攘、为利来往的“有心人”。“好风凭借力”,墨尔本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富极一时的名城,商铺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所在的墨尔本大学也正是在这期间奠基。

  及至20世纪初,墨城的风骤然而变,又变得肃杀起来。“山雨欲来风满楼”,“白澳”政策的到来,一时风声鹤唳,数以万计的土著儿童,被迫与家人分离。这项去多元化政策带来的历史包袱,历经百年而未能放下。历史会带来文明与荣光,也会带来枷锁与包袱。想要保留文明并卸下包袱前行,殊为不易。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经历了一战、二战悲壮的风后,墨城的风逐渐又柔和了下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主办地均花落墨城,同时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文化交流。进入21世纪后,墨城也得以连年蝉联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我有幸能与这座美丽、优雅而且并不古老的城市相遇于赤道以南,并在数年间共同成长。

  墨城的故事并未结束,沧海横流,涛声依旧。大洋路旁的12门徒已逐渐坍塌,海未枯,石已烂,而风却一直在吹。墨城的风时而柔和,时而强劲。它见证着墨城的变迁,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彭诗韵}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墨尔本的暖冬06-1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墨尔本命名为“文学之城”09-01
  • 墨尔本的图书馆07-03
  • 中国一少儿艺术团将赴澳洲进行全澳新春巡演12-20
  • 山西省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招才引智推介会 12-06
  • 墨尔本大学申请研究类硕士课程 可衔接博士08-29
  • 留学异国的最初体验11-21
  • 首届高校校际汉语辩论赛在澳举行05-15
  • “墨”然回首11-21
  • 针对留学生常见诈骗案例09-16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