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国际时讯|国际要闻| 国际观察|政要演讲| 中外交流|国际人物| 国际时评|汉语推广| 海外学人|出国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中外交流>正文

北大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手为救灾提供智力支持

www.jyb.cn 2008年07月23日    来源:新华网

  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手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提供智力支持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师曾志)7月23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两位教授来到北京大学,就美国奥尔良飓风等灾难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挑战以及善款筹集等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参会者就中外巨灾应对进行了交流。

    这是“巨灾的应对:NPO的角色与作用”系列演讲会的第五次,这项活动是由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

    汶川地震发生后,学者、民间组织共同思考的问题是,不能奔赴第一线抗灾救人,除了捐款、献血,还能做些什么?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巨灾的应对:NPO的角色与作用”系列演讲会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据悉,系列演讲会举办以来,250多位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民间组织人士参加。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领导人分别就巨灾中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民间组织的作用、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捐赠制度、社工服务体系、善款筹集、公益税收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提供智力支持。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说,灾区家园重建中,民间组织应在政府指导下发挥更多的作用。他认为,目前资金、项目定位和运作能力是民间组织能否更好发挥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 周玲玲)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走班制下的“水墨潇湘”课程
  • 一次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 蝶园的故事
  • 得评价者得课程
  • 我、学、校的40年“剧变”
  • 变指定必学为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 “恋爱假”不只是感情留人
  • 教师减负需要行政瘦身
  • 多部门联合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 这个寒假只做父母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湖南华容:教育系统让4180名受灾群众有个"家"07-26
  • 大学生投身救灾一线07-25
  • 吉林全力指导救灾和校舍修建确保秋季正常开学08-04
  • 留学人员:灾情就是命令,救灾也有我们一份05-20
  • 图文:为灾区群众送温暖02-18
  • 各地团员青年积极为抗灾救灾作贡献01-30
  • 湖南龙山:300名党员教师开展校园清淤保洁大战07-26
  • 浙江省教育厅派工作组赴余姚指导恢复教育秩序10-11
  • 四川教育系统救灾物资专款专用10-28
  • 加强管理 四川教育系统确保救灾物资专款专用10-28
  • 顺利留学的思考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
  • 第28届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
  • 2016年度留学关键词
  • 回望2016探寻教育未来
  •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
  • 高素质“双创”人才帮爱尔
  • 外国研究团队来华参观
  • 美国幼儿阅读习惯是这样炼
  •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

热点专题

  • 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

  • 2017全国两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 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国际观察

更多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路径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美

  • 芬兰:“三步走”成就

  • 新加坡补课班膨胀的背

  • 英式早教为何这么牛?

热点专题

更多
  • 2016年考试月历
  • 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带你看懂新版SAT考试
  • 聚焦艺术生出国学“艺”
  • 暑期海外游学值不值?
  • 雷夫访华:演讲与对话
  • 画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
  • 校园惨案:暴力背后的孤独
  • 盘点:2009,友谊的足迹

中外交流

更多
  • 全球最大"慕课"提供商进军中国职业教育培训领
  • 把国家印记打在每个俄罗斯人身上
  •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 2017年“欢乐春节”打造全球布局
  • 孔子学院:让世界读懂文明中国
  • 中英将开展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对接研
  •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英国教育大臣:“期待中英交流让师生获益更多
  • 访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长:中国的帮助给我们希
  •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第四次会议于12月在上海举

汉语推广

更多
  • 孔子学院迈向新十年: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
  • 克服洋腔洋调 学说标准汉语
  • 学汉语就要“拿腔拿调”
  • 孔子学院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命运
  • 亚非地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结业
  • 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收官
  • 刘延东:孔子学院像中国结和奥运五环,属于中
  •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决赛落
  • 英国政府资助孔院推广汉语教学
  • 湖南城市学院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