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等教育新闻 > 专题推荐 > 策划:贫困生未入学 高校先助学专题页
大学生未入学 高校先助学

  ——郑州大学为优秀贫困考生开辟暑期助学
   家住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马窑村的姚顺华,今年高考取得了594分的好成绩,他第一志愿选报了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7月初,小姚在浏览郑州大学校园网站时,该校一条启动“关爱优秀贫困考生,暑期提前设岗助学”的消息让他兴奋不已。
  这是郑州大学继2006年暑期成功资助67名优秀贫困考生后,再次在全国高校录取工作还没有全面铺开之际,向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且考分超过当地重点线20分以上、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发出召唤,让他们在暑假里提前来校勤工助学,帮助他们减轻家庭负担,解决部分学费。校方承诺,在一个月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结束后,这些学生每人将获得1500元~2000元的报酬。同时,学校还为他们免费提供吃住,报销往返交通费。为保障学生在校勤工助学期间的生活和安全,学校实行了集中管理、集中安排食宿,配备了专职辅导员。
  7月13日,家庭经济困难的姚顺华在经过网上报名申请并得到学校批准后,怀揣有关证明,只身踏上了勤工助学之旅。经过三天三夜的奔波,姚顺华与其他71名同样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荣幸地成为郑州大学2007暑期提前设岗助学活动受助的学生。
  本以为就是来校打工挣钱的这些学生们,一进校门便受到了学校的热情接待,他们领到了饭卡及T恤衫、太阳帽、凉席等基本生活用品。72名学生被编为四个小班,除了学生处的教师之外,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也牺牲了自己的假期,积极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担任班长职务,为师弟、师妹们提供服务。
  河南省睢县贫困考生房金梅的笔记本上,每天在学校吃饭的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刚来时,她一天三顿饭总共才花4元多钱,一是自己勤俭惯了;二是怕饭卡里的150元钱不够用。据了解,学校在去年开展这项工作时,是组织大家吃桌餐,结果发现有些饭菜不合学生口味儿。于是,今年学校采取让学生刷卡自主用餐,既锻炼他们的理财能力,又为入学后的生活进行铺垫。同时,教师们时刻观察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几天后,房金梅发现自己的饭卡上又多出100元钱,这是学校给每人新增加的补贴。
   负责助学工作的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王新建介绍说:“今年的爱心助学活动充分借鉴和完善去年的一些做法,力争使报考郑大的考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学校为这些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让这些贫困生与在校大学生开展相识交流活动,开设贫困生心理辅导班、学习经验交流会、礼仪知识讲座,组织观看多部电影,进行专题演讲比赛,增强体育体能训练等,让大家提前感受到大学生活。此举的目的决不单单是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优秀的‘准大学生’们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意识,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为了实现活动组织者的初衷,在安排图书馆、化学系实验室、药学院实验室三类助学岗位时,学校老师也是煞费苦心,结合考生报考的专业进行分岗,尽可能地使学生“专业对口”,起到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衔接作用。
   生活中,作为辅导员的各班班长认真行使学哥、学姐的职责,对这些弟弟、妹妹们倍加呵护。来自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官庄乡的张典同学,在7月2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早上我生病了,特别的难受。几位班长一同带我到校医院去看病,当时我感动的都快‘晕’了。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园,遇到了这么好的班长,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一个月的暑期勤工助学工作即将结束,晚上,“准大学生”们正在忙着排练汇报晚会上的文艺节目。其中有一首全体合唱的手语歌——《感恩的心》。在排练的歌声中,每个学生是那样的虔诚与动情。相信这72名优秀贫困考生在正式迈入大学校门之前的这段时光里,这个特殊群体的一段特殊生活经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本报记者 鲍效农 摄影报道

 
   
 
 
 
勤俭的学生在劝说下才买早餐奶
 
学生在图书馆核对上架书籍
 
学生在做水浸植物标本
 
心理老师为学生讲座
----------相关专题-------
 
责编:颜金花    邮箱:yanjh@jy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