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以制度自觉支撑制度自信

www.jyb.cn 2018年01月0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颁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立意高远、布局全面、措施得力,是新世纪以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文献,必将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着重从“制度”角度谈一些认识。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教育改革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健全教育制度体系,使教育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颁布实施《意见》,指向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就从根本上为文件定了调、为改革指了路。对教育而言,立足优秀传统办、扎根中国大地办、聚焦内涵发展办,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增强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自信,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大凡制度自信,必以制度自觉为前提。有了制度自觉,才会意识到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才会去检视制度完备性与匹配度,才会主动去追求更好的制度。《意见》通篇充满了制度自觉。

  第一,自觉“对表”。判断一个文件好不好,首先看方向对不对,而方向对不对,则看“表”对得准不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这“三新”就是习近平教育思想,就是“表”。《意见》非常注重“对表”,坚持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谋划教育改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吹响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集结号。《意见》提出要为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意见》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意见》提出教育要坚持“四个服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另外,《意见》提出要系统推进教育改革,坚持扎根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等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要思想。有了这样的“对表”,教育改革就不会跑偏。

  第二,自觉“对位”。改革始于问题,亮点源于痛点。有问题针对性的改革才是真改革,与痛点对上位的改革才是好改革。在充分肯定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亟待破除。《意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比如针对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根据多年来德育实践的经验,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强调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又如,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看起来是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实质上是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引起的。为此,《意见》指出,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这是一个全新的体制设计。之前是义务教育提“以县为主”,这一次学前教育也提出“以县为主”,要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必将大大改善学前教育的资源投入、园所布局和质量提升。再如,教师职业精神不够,表面上看是职业倦怠问题,实质上是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对此,《意见》提出,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严格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从源头上吸引优秀的人来培育更优秀的人。要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意见》。

  第三,自觉“对标”。建立健全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前提是必须搞清楚有哪些基本教育制度、各自成熟度如何、补什么才能形成一个健全体系等问题。换言之,得有一个“标”。2015年第二次修订实施的教育法,对基本教育制度有更加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就是最正宗的“标”。看《意见》是不是围绕目标做文章、是不是聚焦制度下功夫,就看它是不是对准这些“标”了。教育法一共规定了12条教育基本制度。其中主要的有,学校教育制度或学制、学前教育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教育投入体制等。应该说,这些基本教育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正在逐步完善,但也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对此,《意见》有针对性地予以了回应和部署。拿学制来说,这是教育制度之首。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学制问题讨论得很热烈。学制问题非常综合,有学习年限长短问题,有分段问题,有各段衔接问题,还有弹性问题等。一个好学制,应该是“纵向有衔接、横向有沟通、进出有弹性”。这样看,学习年限长短问题不是学制的核心问题。《意见》把重点放在了更为关键的“横向有沟通、进出有弹性”上。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分制,实施灵活的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再如完善教育投入体制,针对国家财政收支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新情况,《意见》提出了“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诸如此类的制度安排及其落实,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大大增强我国教育体系的活力,提高教育体系的供给能力。

  第四,自觉“对接”。大家知道,《教育规划纲要》是2010年颁发的,是一个综合性文件,管到2020年。而《意见》是一个只讲改革的专门性文件,也指向2020年。因此,《意见》自然要与《教育规划纲要》对接。对接好了,文件是必要的、成功的。反之亦然。仔细比对,发现《意见》在对接上做得很好。比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意见》对此有两个发展:一是在综合判断现阶段我国学生的发展状况后,凝练了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二是展开阐述了关键能力的内涵,像认知能力,就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应该说,《意见》讲的能力更成体系、更加具体。又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三个注重”,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意见》持续关注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提出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并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相呼应,强调教学、评价、考试要更加突出能力导向。这样一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导向就更加明确。还有,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标准”一词一共出现了42次,可见其重要性。《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教育标准体系,比如在教育质量方面,提出通过制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形成一个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从标准到标准体系,制度更加健全。这些对接,不是简单重复、另起炉灶,而是聚焦改革、更进一步。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意见》从文本走向实践的那一天,就是我国教育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的那一天。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