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青年人的精神故乡。”在近日由《中国校园文学》杂志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中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启动仪式”上,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谈到阅读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提出中小学生需要名著和经典来做自己人生的底色。
著名作家梁晓声回顾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周恩来、陈独秀、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和校园文学创作、校园刊物发展的紧密关联,论述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的不可或缺性,同时对《中国校园文学》2018年的改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认为不论从装帧形式还是栏目内容上,都更加具有活力,更加亲近学生和校园。素有“短篇小说之王”称号的著名作家刘庆邦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期艰苦条件下的阅读与写作往事,提醒大家在如今条件大大改善、刊物种类丰富的情况下,阅读面临的3个挑战:选择、热爱、耐心。怎样选择具有高级审美趣味的读物、如何持续保持阅读的热情、碎片化浅阅读环境里如何葆有持久的耐心,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的。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萍则认为,“今天的校园文学无论活动还是载体都更加精彩、更加丰富,希望学生们不仅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更希望他们能够学做真人。”此外,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孙秀梅、重庆西南大学附中副校长刘其宪、云南昭通一中校长岳玉科、人大附中语文组名师佟世祥等,就语文教学改革、学生文学创作、文学社团建设等话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据了解,“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组委会以《中国校园文学》编委顾问团、编辑部为基本班底,下设文学专家组、教育专家组、新闻专家组,高洪波、翟小宁、吴重生分别被聘为文学专家组、教育专家组和新闻专家组组长,梁晓声、陈萍分别为文学专家组、教育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校园文学奖共设置学生组、教师组、校长组、文学社团组和作家组5个组别,其中学生组奖项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最终的获奖作品有望在《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上刊登并结集出版。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16日第1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