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www.jyb.cn 2008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地下家教机构”背后有隐忧 编辑:笔者发现,今年暑期培训的种类特别多,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也花样翻新。其中,隐藏在居民小区内,没有任何办学手续的“地下家教机构”呈迅速蔓延趋势。 从表面上看,“地下家教机构”在家中或租赁场地进行小班化教学,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时间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收费也较一些正规培训机构低,但“地下家教机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地下家教机构”的授课地点往往设施简陋,教学环境恶劣,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一旦出现意外,学生的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其次,“地下家教机构”的师资人员往往没有取得教学资格证书,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又无管理机构对他们进行制约,教学质量堪忧。再其次,“地下家教机构”不注册、不缴税,自定课时费标准,无收据、无发票,教师和学生一旦发生纠纷,家长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凭据,很难进行权益的维护。 因此,笔者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培训时,还是应该选择有一定培训资质并经相关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 李磊) 帮农村学生指一条求学路 编辑: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到农村调查走访时了解到,不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及家长为升学的事忧心忡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学校选择有困惑。从乡镇初、高中毕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国家大中专招生分数线。但是,他们往往会收到来自省地市大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农村学生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对这些学校正规与否以及质量如何无法判断,不知道如何选择。 二是面对高昂的学费有困难。一些农村考生由于没有上线,只能当自费生,但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如学杂费、生活费、寒暑假车船费、衣物费等,对经济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实在是沉重的负担。 三是面临读与不读难以抉择。一些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家长的心态是,如果继续读下去,首先是怕读不起,其次是怕读了不好的学校白花钱;但不读又怕孩子太小,不适应外出打工的生活。 笔者认为,这些现象应引起各地教育部门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应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家中走一走,帮他们分析形势,拿个主意,以免这些农家子弟走不必要的弯路。(湖南省隆回县岩口中学 罗理力)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1日第8版
![]() |
- 我读《中国教师报》:让我有了“健康方程式”09-30
- 《读者来信》是学校发展的好参谋08-27
- 读者来信:如此增发教师补贴能提升教育质量?07-10
- 读者反馈:“挤”出学生参赛作品中的“水分”04-10
- 读者来信:大学新生遭遇“校园摊位”强买强卖09-12
- 【读者来信】:学校有了摄像头就安全了吗?02-23
- 【读者来信】:学校曲线推销教辅谁来监管02-23
- 读者来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应再收费04-21
- 读者来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应该如何分配?04-21
- 读者来信:国家助学贷款能否惠及高中贫困生03-24
国内视点
更多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