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以上组:积淀中思索 无私无畏无痕无悔
www.jyb.cn 2008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浙江省磐安县教科所 陈复兴 师道如水。它像一泓清澈的山泉,滋养着每一个学生的灵魂;又像一排汹涌的巨浪,涤荡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还像云南大理的三道茶,教会学生品味苦辣酸甜。 孔子观东流之水,见到了水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的德与仁;随曲随直,奔赴百丈深渊,却有毫不退缩的义和勇;浅时清澈见底,深时幽深莫测,还有穿越险崖深壑的智和察;多则溢,满则平的公正和坦荡;更不说自东而西,心无旁骛的意志。 无私 老师犹如妈妈,不分贤愚、优差地哺育着每一个儿女:班上有了后进生,会看出他们的闪光点;有了单亲子女,会特别关爱这个孩子;有了留守儿童,则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在亲情和责任的抉择面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无私。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不少老师都选择了先保护学生,而后才是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老师就是这样无私。 无畏 凡看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为水一往无前的勇气折服;听宋祖英那“人从高处跌落,往往气断身伤;水从高处跌落,偏偏神采飞扬” 的歌声,更为水的英勇无畏肃然起敬。师道,无畏如水。远如孔子,面对桓魋的威胁,也淡然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青年老师向倩,为保护学生,身体被压断成三截,血肉模糊,而同为老师的父亲则悲恸地说:“我可以理解,作为老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无痕 有一位老师深情地说:“我一生的工作就是注视心灵。”师道如水,润万物而无形、无声。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无痕,随学生的天性使其自然发展,而学生自己却不知老师的作用在哪里。至于学生“亲而誉之”,好则好矣,了犹未了,“有痕”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所以成为周恩来的座右铭,就是因为体现了无痕的真谛。 无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学生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老师却依然是一介寒儒、两袖清风,收获的只是心灵的稻麦。选择这个职业,就该“得意淡然,失意怡然”。孔子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少老师青丝熬成了白发。正如某位老师写的诗:“山顶上雪的银白光阴/流星般划过柳枝/每一寸都蘸满青春/我的喉咙从四十年前起/每年都是一管春笛/每年与你度过汉水巫山/然后入川出川/从京都到西域/从北方到南方”。老师之乐,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精神旅游,自然是“贫而乐”、“贫而无悔”了。 无私、无畏、无痕、无悔是水的精神,更是老师崇高职业精神的形象写照。几千年师道如水,静水深流。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1日第7版 ![]() |
- 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谈教师精神与学校使命11-17
- 成长足迹 那一份轻舞飞扬11-17
- 成长足迹 这一个孜孜以求11-17
- 教师宣言 你为什么要当教师11-17
- 教师填词11-17
- 教师语录11-17
- 教师职业精神大讨论:他们如此平凡却如此耀眼10-22
- 表里如一10-22
- 教师填词:当__,我__。10-22
- 从“教者”到“师者”10-22
国内视点
更多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