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盲目从众心理不可取
www.jyb.cn 2008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记者 蒋夫尔 编辑部: 暑期到了,补课风又起。不少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优异,也参加了补课。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补课,主要是家长的盲目从众心理造成的。 小丽是新疆乌鲁木齐一名初一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是班上的前几名,但这个暑假,小丽还是被母亲送到社会上开办的补习班去补课。 采访中,小丽对母亲的做法很有怨言。但迫于母亲的压力,她只得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事实上,小丽的母亲刚开始并没有打算送小丽去补习班。后来,当她发现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去上补习班时,便慌了神。她说:“别人的孩子都去补习了,我的孩子不去,岂不落后吃亏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丽母亲送孩子去补习班补习是基于“从众心理”。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像小丽母亲这样因为盲目受从众心理影响而送孩子去补习的家长不在少数。 记者认为,家长的盲目从众心理不可小视,其带来的危害值得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高度警惕。在从众心理影响下,父母会产生恐慌情绪,他们不断把这种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增加压力,希望他们没完没了地学习、做习题。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许多家长见不得孩子玩耍,一旦孩子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和朋友出去郊游等,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在浪费学习时间,并对孩子进行训斥和指责。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养成孩子叛逆性格,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尽管一些家长知道从众心理带来的危害,但在大环境下,他们似乎无力改变。记者认为,教师可以帮助家长解除困惑。教师可以就学生的暑期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比如,哪些学生不需要补课,而是需要在其他方面加强等;对即便需要补课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建议家长从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短期补习。 记者呼吁,家长应放弃盲目的从众心理,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0日第2版 ![]() |
-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六点半课堂”社区全覆盖08-13
- 暑期“宅”08-08
- 舞台剧《战马》中文版暑期档重返北京舞台07-14
- 10名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记者踏上暑期南网之旅07-12
- 给孩子的安全“扫扫雷”06-30
- 学分学费定价是暑期学校运行关键05-16
-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国科大09-14
- 在体验中自我教育08-26
- 2015暑期特别报道:中小学教师“充电”休闲两不误08-17
- 记者暑期调查发现:农村娃享团圆 城里娃花样多08-14
国内视点
更多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