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班助我如雄鹰般展翅高飞
www.jyb.cn 2015年08月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5年第7-8期
人物小传:江勇西绕,1995年毕业于湖北省沙市六中,1998年毕业于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中学。现为驻藏某部副部队长。
![]() 江勇西绕
入伍至今,我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大队长等职,现为驻藏某部副部队长。先后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全军荣誉10余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凡是对我家庭出身有一定了解的人,心中都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力量帮助一个家境贫寒的牧民家庭培养出一名读书人?又是什么原因让一名西藏昌都落后山村的放牧娃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回看成长经历,我常与身边同志分享:“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对我们藏族儿童实行的免费教育,像我这样家境的孩子,现在可能还在寺庙做喇嘛,或者放羊……是党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让我的人生从此不同。” “家乡人民养育了我,内地西藏班给我带来了新的机遇,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 1977年12月,我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现为昌都市)江达县城关镇一个叫嘎通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牧民,整个家庭仅靠放牧和几亩田获得微薄收入。西藏解放前,父亲泽仁巴登和叔叔、姑姑,都是跟着奶奶讨口饭吃,过着颠沛流离的乞讨生活,只能看着土司的孩子到寺庙接受教育,自己却没有背书包的权利。西藏和平解放后,奶奶才带着子女回到江达县定居。 1985年,8岁的我成天带着弟妹们割草放牧。这一年,首批16个内地西藏班开班,为生计发愁的母亲看见姊妹家的孩子都奔赴内地上了初中,并从老师那里得知了国家教育援藏政策和教育好形势。打小靠吃苦拉扯孩子长大的母亲不想让下一代重走“种田——放牧——劳作”这条老路,而是希望我们到内地初中读书,接受好的教育,乃至上大学,她认为内地西藏班是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是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摆脱贫穷的好机会。第二年,她将我送进了县城的小学。从此,我暗下决心:考上西藏班,到内地接受更好的教育,靠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 在老师的殷殷教诲下,我逐渐懂事,学习上也格外用功,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并担任班干部。小学三年级,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64元奖学金,并把奖学金寄回了家里。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靠自己的勤奋劳动获得报酬,寄回家后心里感到无比自豪。母亲手捧着“沉甸甸”的奖学金,十分激动:“孩子长大了。”1991年8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北省沙市第六中学西藏班,获得了到内地上初中的机会。临行前,我对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们说:“家乡人民养育了我,内地西藏班给我带来了新的机遇,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 “我们这一代藏族青年,人生的每一步都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维护祖国团结统一,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1年,我开始在内地接受寄宿制教育,同时,和同学一起享受“三包”制度(免去吃、住和所有学习费用)和“接受藏汉两种语言教学”等一系列教育优惠政策和措施。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也是脱颖而出的力量源泉。 但刚到沙市不久,我就得了肺结核,心里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在沙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学校安排专人照顾我,班主任杨老师给我包饺子、洗脸洗脚、扶我上厕所,同学们也常来看望我,为我补课,同房的病友及家属为我熬粥煮饭。在大家的悉心照顾和关心下,我的病很快痊愈了。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我把我生病期间的这些经历和学校开展的“建汉藏友好班”、“一帮一”、“团结互助献爱心”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在学校享受的这些党的教育优惠政策用书信的方式向父母作了汇报。父母在回信中写道:“学校就是温暖的家,老师就是慈祥的母亲,汉族同学就是亲密的兄弟姐妹,党的恩情要倍加珍惜!” 初中毕业面临高中学校选择时,回想起父母对我的这些嘱托,回想起当初走出西藏时,那条每一公里都有一名解放军战士长眠于此的川藏公路,我最终坚定地选择了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中学,笃定了今后的从军报国路。 考上军校后,尽管在别人眼中是康巴汉子,体格强壮,但在军事训练中仍然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班上的同学多数是各部队推荐入学的军事训练尖子,而我没有接受过训练:做器械,上不了杠;跑障碍,跟不上;练射击,上不了靶。 从吊杆摔沙坑开始,教员对我严格要求、亲自示范,战友与我结对帮扶,在感动中我刻苦训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完成了“从新学员摸底考试面临淘汰到新训毕业考核全中队第一”的巨变。同时,在科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员的悉心指导下,我系统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和军事技能,军政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在各类军事比武中逐渐崭露头角,独揽多项第一,毕业时以军政双优的成绩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2000年,我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毕业两年后,带着军校毕业时的良好“家底”,我奉命参加第10届“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同4名队友一起,一举夺得竞赛总分第五名、外军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让五星红旗在异域飘扬,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名字比生命更重要。 有人劝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取得了那么多荣誉,现在何不停下歇歇?我只是觉得:“我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从小学开始,我就接受免费教育直至大学毕业。在我遇到困难时,是老师和战友一直在帮助我。”正如我在毕业论文中所言:“我们这一代藏族青年,人生的每一步都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维护祖国团结统一,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尽己所能为家乡多作贡献,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雪域高原。” 军校毕业时,本来有留校或到驻川部队任职的机会,但我选择回到家乡,回到西藏。有人问我:“昆明四季如春,成都号称‘天府之国’,那么好的条件不去,为什么偏偏回到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的西藏?”我认为,西藏有我的家,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尽己所能为家乡多作贡献,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雪域高原。因而,我主动请缨到西藏一线作战部队任职,开始我新的追梦征程。 怀着感恩之心,近年来,我一直沿着“报答、回馈”的路子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任排长、连长期间,在经验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根据亲身经历,研究探索出了高原侦察兵训练方法,在全区推广,大力提高了侦察兵训练水平,我也先后荣获“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爱军精武标兵”等荣誉;任营长期间,我组织官兵对驻地困难群众实施对口帮扶,根据“一对一”帮扶计划资助林芝福利院1名孤儿读书上学,并与拉萨国际SOS儿童村的卓玛和顿珠结对,让更多人来关心藏区孩子;任副部队长期间,我执着学习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到学校、企业、村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实际行动表明我立足本职争创佳绩的坚定决心,和对西藏社会、经济、教育事业的深情关切。 2008年以来,我两次当选全国及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多次以“西藏军民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军地土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情暖高原军人,深化拥军拥属”等为主要内容建言献策,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91年考入内地西藏班,到今天成为藏族军官模范代表、军营中坚力量,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我欣喜地看到党的教育援藏政策已经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内地西藏班的毕业生很多都成了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浓浓的青稞酒,香香的藏糌粑,养育了我健壮的体魄。走出大山,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成长。回首这一路,我相信,只要有志向,有理想,并且沿着梦想的道路走下去,我们就会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 |
- 喊一声妈妈,就是永远的牵挂2015-08-25
- 孩子们,老爸为你们骄傲2015-08-25
- 靠近你,温暖我2015-08-18
- 做西藏班的勤俭当家人2015-08-06
- 藏器待时,相信明天2015-08-06
- 教育的力量,世界的创举2015-07-29
-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2015-07-29
-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的样子2015-07-29
- 带动地区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2015-07-29
- 智力援藏质的飞越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