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 职教要闻| 职教视点| 政策解读| 职教人物| 职校招生| 学生资助| 评论分析| 问题解答| 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实践探索>>正文

郭坤:文科生也有远大前程

www.jyb.cn 2013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份由麦可思、搜狐教育和学而思培优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平均薪酬的前10位当中,理科专业占7席,平均月收入最高的是建筑学,为4453元;倒数10位则全部是文科专业,薪酬最低的是学前教育,为2658元。

  文理科的“薪酬鸿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校文科教育的尴尬。然而,英雄所见不同。2011年3月,IT界两大巨头——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上演了一场关于文理科教育的“隔空对话”。

  比尔·盖茨在全美州长协会年会的演讲中,向州长们强调学习要与工作相关,提出教育投资应该面向那些“与能实际创造工作机会的领域衔接良好”的学科和院系。“好事”的媒体揣测他的言外之意是,“应该将有限的教育经费花在能产生最多工作岗位的学科上。”凑巧的是,在三天后的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上,乔布斯却谈道:“光靠技术是不够的,这一点深深印在苹果的DNA中。是技术和人文科学的结合使我们创造出令人愉悦的产品。而在这些后PC设备中,情况更是如此。”

  到底哪些课程和专业的学习将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优势?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如果基于对大学生毕业短期内就业质量的调查研究,“真理”貌似站在了比尔·盖茨一边。“几乎无法否认,毕业于会计、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等就业导向型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策略研究与基金会研究主任埃德温·W·科克表示,“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收集的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就业导向型专业的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更高,并且可能得到更高的起薪。2010年,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是6.05万美元;而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平均年收入是3.87万美元。”

  科克认为,就业导向型专业的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大学教育提供给他们某些被市场所看好的特定技能。相比之下,人文学科的学生在毕业离校时并不具备某种特殊技能。他们所学的专业只着重于拓宽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和理解力。而这些品质很难被雇主看作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很难向雇主“推销”。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支持乔布斯的人并没有在这场观点交锋中落败。加拿大经济学家托伯恩·德鲁斯2002年的一项研究——《增值:人文和社会科学学位——证据支持长期就业成功》,对文科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观念提出了挑战。研究发现,对于25岁及以下的学生来说,大学文科毕业生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要比实用专业毕业生花费的多一倍。但随着毕业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逐渐消失。到了45岁,文科毕业生的失业率偏低,且每小时所得收入较高。德鲁斯认为,这表明文科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具有长远的影响。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数据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项跟踪研究也发现,虽然学术导向型专业的学生其毕业后的起始收入要低于就业导向型专业的学生,但是两者工资的差距在毕业10年后基本消失。

  是什么原因让文科生的就业境遇在10年后发生了转变?

  埃德温·W·科克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就业导向型专业的毕业生所具备的优势可能并不持久。因为一旦走进职场,沟通、组织和判断等更为全面的能力得到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要在人才市场上获得成功,似乎跟他们在大学里专业的学习关联较少,它更多地跟一系列能运用于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的能力和知识相关,而后者正是人文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

  埃默里大学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因也持类似观点:“在信息时代,写作能力几乎在每个行业——包括商业、法律、科学、教育和媒体等——都是最基本的,而人文课程就是重要的写作能力训练基地。”

  因此,人文学科教育是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意义重大,关键还是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从中获得“真才实学”。

  (作者系《麦可思研究》资深编辑)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李柯}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中职院校亟待解决专业教师紧缺危机04-11
  • 职业教育是培育“中国工匠”的摇篮03-21
  • 培养工匠型人才需职校与企业共同发力03-17
  •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职业教育03-13
  • 职教要扶贫,先要“扶”职教03-07
  • 职业教育不应沦为“两会”的配角03-07
  • 弘扬鲁班文化 匠心筑造师德02-21
  • 融入“互联网+” 职业教育才有未来02-17
  • “走出去”,职教应与企业同行02-16
  • 中职教师古丽的心事01-24
  • 援疆教师于军和卫芳:“职
  •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钱
  • 教育部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破
  • 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
  • 精准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
  • 提升高等职业教学质量 需
  • 拓宽升学通道还需多方发力
  • 一读一看一想奠定良好职业
  • 核心素养并非基础教育专有
  •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语文教师要注重“文化传承”
  • 家长能为学生“减负”出多大力
  • 蜕变:“思维碰撞”课堂再出发
  • 刘菊峰:19个孩子的“包班教师”
  • “向专家型、创新型校长发展”
  • 拒绝焦虑从众
  • 把爱的教育传递下去
  • 改革“深下去” 经验“长出来”
  • 对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继续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 北京六十五中开发故宫系列校本课程

职教视点

更多
  • 突出信息特色,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新跨越
  • “小龙虾”成专业未尝不可
  • 以课程理念规范顶岗实习
  • 最需要开发的职业能力要素是职业核心能力
  • 莫让顶岗实习坏了职教这锅粥
  • 花钱买不来职业教育信息化
  • 国家资助:为中职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 融入“互联网+” 职业教育才有未来
  • “走出去”,职教应与企业同行
  •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服务铁路高速发展

政策解读

更多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答记
  • 教育部印发开展学习中职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
  • 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设计 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之困
  • 职校开展顶岗实习有了标准可循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职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答问
  • 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实习管理
  •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解读
  • 解读《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高职专业目录等问题答问
  • 未来三年高职创新发展有了路线图

热点专题

更多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校招生

更多
  • 福建一高职考生报了十个志愿九个“离奇消失”
  • 吉林:适度提高中职升高职招生比例
  • 山西:明年起全省高职院校均可单独招生
  • 甘肃省:高职招生规模参考就业率
  • 人社部召开2016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视频会
  • 湖北: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安排专项计划招收贫困生
  • 重庆:中职学生可经考试转入对口本科
  • 甘肃:半数高职生分类考试录取
  • 新疆高职自主招生优先招少数民族学生
  • 河南:91所符合招生条件的高校今年单招高职生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