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 职教要闻| 职教视点| 政策解读| 职教人物| 职校招生| 学生资助| 评论分析| 问题解答| 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教视点>>正文

职业教育新政为何难落地

www.jyb.cn 2015年03月10日   来源:光明日报

  过去一年,加速转动的改革齿轮让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的“年度关键词”:《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职教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重启顶层设计……

  一项项举措,让“干了一辈子职业教育”的浙江省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沈琪芳代表兴奋不已。但兴奋过后,困惑却紧随其后,“政策很好,但我们去调研,不少职业学校日子仍然很难过,经费少、招生难,校企合作很难搞”。

  “单凭教育部门搞不好职教”

  在调研中,沈琪芳代表发现: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家家有“苦经”——“政府哭穷,哪里都要用钱,职业教育可以往后摆一摆;企业怕担责,招聘学生都想要直接能上手的;学校也知道该怎么办学,可手里就那‘几粒米’,难为无米之炊。”

  “正因为此,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面临三个严峻问题:办学经费不足、师资缺失、生源不好。由于生均经费不足,很多职业学校便不开设需要大量设备设施的工科专业,转而开设成本较低的文科专业。比如数控专业,每台机器都是上百万,很多学校就不设这样的专业了。”沈琪芳感到很无奈,“但是这样培养不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啊!”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另一种教育类型,其外延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单凭一个学校、一个部门抓职业教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沈琪芳说,职教新政之所以难落地,根本还在于没有“拧成一股绳”的制度设计,“要培养出色的职教人才,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础,必须具备过人的一技之长,而职业技能的培养只靠学校是远远做不到的。学校与企业要合作,地方的产业和职业教育要融合,职业教育只有面向经济主战场,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布局密切配套,培养出的人才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也是更有质量、更受社会欢迎的。”

  用有效政策黏合政府、企业和学校

  沈琪芳代表建议,职教新政要落地,首先要打通责任壁垒,用有效的政策黏合政府、企业和学校,“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列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由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分工合理、协调顺畅、信息资源共享、配合紧密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职教链与产业链对接。”

  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治理体制的优化是关键。“政府职能应从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主要负责职业教育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经费资源投入、综合协调、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等方面,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要赋予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等方面一定的自主权,积极研究推动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及其他社会力量在职教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保障激励机制。“建议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利,并出台校企合作奖励、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授予荣誉等保障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沈琪芳代表说。(记者 邓晖 徐畅)

  【声音】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高职教育可试行“工士”学位制度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却无权为毕业生授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位。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性很大,以单一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建议建立高等职业“工士”学位制度,由国务院学位办牵头组成“高职教育学位授予标准起草小组”,制定包含学业水平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的国家标准。建议从今年开始,逐步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试行“工士”学位制度,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广到全国所有高职院校。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代表:让企业成为职教办学主体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参与不够深入。建议在全国遴选一批有条件、有影响的企业,授予教育型企业称号,支持其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学徒制培养、校企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在企业办学、校企合作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等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出台指导意见,建立针对集团的经费支持机制,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职业教育集团。(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吉林大学等9所高校章程获教育部核准06-07
  • 北京举办首场全国高校高招联合咨询会04-25
  • 援疆教师于军和卫芳:“职
  •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钱
  • 教育部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破
  • 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
  • 精准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
  • 提升高等职业教学质量 需
  • 拓宽升学通道还需多方发力
  • 一读一看一想奠定良好职业
  • 核心素养并非基础教育专有
  •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
最新新闻
  • 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 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传统戏曲进校园
  • 共读 共聊 同生长
  • “课程超市”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 纪念郭小川诗歌朗诵会在京举行
  • 补短板 扬特色 振兴民族高校事业发展
  • 2018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年度论坛在京召开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答记者问
  • 第四届亚洲水回用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 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
  • 办面向未来的教育
  • 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 做好保育是幼师第一要务
  • 小板凳用处多
  • 利用图谱巧学儿歌
  • 观察记录背后有门道
  • 依托园本管理实现幼师专业突围
  • 依法治园:补师幼权益保障短板
  • 教师的“责任心”,请适度

职教视点

更多
  • 突出信息特色,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新跨越
  • “小龙虾”成专业未尝不可
  • 以课程理念规范顶岗实习
  • 最需要开发的职业能力要素是职业核心能力
  • 莫让顶岗实习坏了职教这锅粥
  • 花钱买不来职业教育信息化
  • 国家资助:为中职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 融入“互联网+” 职业教育才有未来
  • “走出去”,职教应与企业同行
  •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服务铁路高速发展

政策解读

更多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答记
  • 教育部印发开展学习中职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
  • 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设计 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之困
  • 职校开展顶岗实习有了标准可循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职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答问
  • 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实习管理
  •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解读
  • 解读《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高职专业目录等问题答问
  • 未来三年高职创新发展有了路线图

热点专题

更多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校招生

更多
  • 福建一高职考生报了十个志愿九个“离奇消失”
  • 吉林:适度提高中职升高职招生比例
  • 山西:明年起全省高职院校均可单独招生
  • 甘肃省:高职招生规模参考就业率
  • 人社部召开2016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视频会
  • 湖北: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安排专项计划招收贫困生
  • 重庆:中职学生可经考试转入对口本科
  • 甘肃:半数高职生分类考试录取
  • 新疆高职自主招生优先招少数民族学生
  • 河南:91所符合招生条件的高校今年单招高职生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