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 职教要闻| 职教视点| 政策解读| 职教人物| 职校招生| 学生资助| 评论分析| 问题解答| 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教视点>>正文

实践教学效果差,只因评价走过场

www.jyb.cn 2016年09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实践教学效果差,只因评价走过场

  ——构建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的建议

  高职财经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虽然现在大部分高职财经类专业都开设了一些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思想上不重视、教学中流于形式、考核时随意性大、评估时走过场等情况,使实践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探索形成一套适应高职财经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尤为重要和迫切。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于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与理论教学均有明显区别,因此,应尽快转变“忽视”或“用理论教学的理念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的理念,形成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对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重点看其能否充分体现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对教学组织行为进行评估,可采取师生综合评教、课堂听课等方式;三是对实习实训软硬件条件和环境进行评估,要增强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针对性;四是对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即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报告、教师给予的评价、企事业单位的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全面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准确评估实践教学质量。

  第二,探索有效的督导组织保障机制。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评教体系,但面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样复杂性,特别是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三级评教组织督导的教学评价效果不佳。而有效的督导组织保障机制首先应确定监控责任人和监控主体,责任人要对监控主体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处理,可由教学校长担任,并要求各学院院长参与其中;监控主体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可由督导评价、教务、人事、科研四部门共同承担,并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其次要建立高水平的评价队伍,将行业专家、校级与院系级专家的评价结合起来。再其次,要针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探索更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比如,对许多课外实践训练项目实行项目式管理,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同时,充分调动学工队伍积极性参与其中。

  第三,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教学活动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因此其评价主体应包括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其中,行业企业作为人才的最终需求方和接收方是评价活动最有发言权的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有督导和保障作用,应统领整个教学评价活动;教师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内容等方面都有亲身体验,要将教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以其为主体能真正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矫正、改革和创新。

  第四,建立行业统一的技能培训标准。只有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才能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在现有体制基础上,可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合财经类行业教指委来制定行业统一的技能培训标准,或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而在具体制定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时,应首先与行业企业的标准对接,并参考师生、企业等的意见,要既注重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

  第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收集、处理效率。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在于真实准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实践教学的信息包括实践教学与管理制度性文件、实践环节的过程记录、实践活动的内容结果及其他各类数据等,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基地、毕业生等都是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这样的信息收集比一般教学评估更直接具体。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后,要快速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监控的目的,为此要依托信息系统建立畅通的信息跟踪与收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分析处理系统。

  第六,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有效的评价反馈能够真实反映实践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是提升未来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能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任课教师知晓教学效果的好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教学管理部门明了存在的问题,调整管理手段。

  第七,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体系和动态化监控机制。影响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环境、设备、教材、课程、方法、学生接受能力等,在建立监控机制时,要考虑所有影响因素,以免造成监控真空。同时,还要注重动态化管理,这里一是指质量监控不仅要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而且要有后续的跟踪反馈;二是指要通过“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不断循环,改进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作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陈利荣 殷世波)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20日第7版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罗彦琳}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辽宁警察学院:强化实践教学 行业深度参与06-09
  • 陈永正:校企合力强化高校实践教学03-03
  • 教育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需达到三年总学时60%12-19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验指导书"在上海通过11-14
  • 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人民附中举行10-25
  •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成长在“三田两地一课堂”08-28
  • 上海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联盟成立05-06
  • 淮阴师范学院: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真知05-05
  • 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新"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01-27
  • 中央戏剧学院:对百老汇名剧再度本土化创作11-27
  • 援疆教师于军和卫芳:“职
  •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钱
  • 教育部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破
  • 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
  • 精准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
  • 提升高等职业教学质量 需
  • 拓宽升学通道还需多方发力
  • 一读一看一想奠定良好职业
  • 核心素养并非基础教育专有
  •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语文教师要注重“文化传承”
  • 家长能为学生“减负”出多大力
  • 蜕变:“思维碰撞”课堂再出发
  • 刘菊峰:19个孩子的“包班教师”
  • “向专家型、创新型校长发展”
  • 拒绝焦虑从众
  • 把爱的教育传递下去
  • 改革“深下去” 经验“长出来”
  • 对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继续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 北京六十五中开发故宫系列校本课程

职教视点

更多
  • 突出信息特色,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新跨越
  • “小龙虾”成专业未尝不可
  • 以课程理念规范顶岗实习
  • 最需要开发的职业能力要素是职业核心能力
  • 莫让顶岗实习坏了职教这锅粥
  • 花钱买不来职业教育信息化
  • 国家资助:为中职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 融入“互联网+” 职业教育才有未来
  • “走出去”,职教应与企业同行
  •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服务铁路高速发展

政策解读

更多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答记
  • 教育部印发开展学习中职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
  • 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设计 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之困
  • 职校开展顶岗实习有了标准可循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职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答问
  • 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实习管理
  •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解读
  • 解读《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高职专业目录等问题答问
  • 未来三年高职创新发展有了路线图

热点专题

更多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校招生

更多
  • 福建一高职考生报了十个志愿九个“离奇消失”
  • 吉林:适度提高中职升高职招生比例
  • 山西:明年起全省高职院校均可单独招生
  • 甘肃省:高职招生规模参考就业率
  • 人社部召开2016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视频会
  • 湖北: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安排专项计划招收贫困生
  • 重庆:中职学生可经考试转入对口本科
  • 甘肃:半数高职生分类考试录取
  • 新疆高职自主招生优先招少数民族学生
  • 河南:91所符合招生条件的高校今年单招高职生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